□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李鹤鸣 实习生 童建武
“网络股泡沫”一词对股龄10年以上的老股民还记忆犹新,当年的“四大天王”海虹控股、厦门信达、综艺股份和上海梅林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各路资金竞相追捧,其盛况丝毫不逊于目前任何一只资产重组股的表现。
网络股4年走完一轮回
由于一次贵买贱卖的资产交易,海虹控股最近再次受到媒体的聚焦。然而曾几何时,海虹控股却是整个市场的明星股,有关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万投资者的神经。而歌华有线、东方明珠、上海梅林、综艺股份、中信国安等股票,也为老股民们耳熟能详。
跟随K线图的起起伏伏回到1999年底,当时在全球范围掀起的网络科技热潮也吹进了中国股市。2000年初,当时的ST海虹宣布高调进军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使公司股票受到市场热炒,股价从1999年底的18元起连续拉升,至2000年3月2日达到83.18元,34个交易日最大涨幅高达360%。其间还曾创下连涨28天、连续23个涨停等纪录。公司也凭借当时最热门的网络概念一跃而成为科技龙头股。
与之类似的还有上海梅林。这家从罐头食品起家的上海公司,在1999年凭借投资“85818”电子商务网而具有了电子商务及网络概念,在1999年底到2000年初的网络股行情中,上海梅林25个交易日内大涨超过300%,与海虹控股比翼齐飞。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全球范围的科技股泡沫破裂,从2000年开始国内网络科技股盛极而衰,海虹控股与上海梅林首当其冲,走上了痛苦的价值回归之路,至2002年1月中旬,海虹控股跌破20元,股价回到原地;而上海梅林直到2003年11月中旬才探底7.03元,耗费近4年时间转了一个轮回。
“涨停王”跌回1年前
短时间内快速上涨,暴跌之后长时间反复探底。与当初的网络股行情相比,现在一些资产重组概念的股票表现何其相似?最明显的是去年的2只“涨停王”:ST金泰和ST长运。2007年国内房价暴涨,ST金泰的神话应时而生。由于传闻新恒基地产借壳,同时注入大量房地产资产,ST金泰在去年2月28日后的连续42个交易日内拉出涨停板,创造了当时的连续涨停纪录,股价也从3.16元一路飙升至25.31元,涨幅高达676.38%!
然而纪录没有保持太久就被打破,新纪录的创造者ST长运同样是一只借壳上市概念股。由于西南证券借壳获批,停牌1年的ST长运自去年11月23日复牌后,连续拉出42个涨停板,加上停牌前的连续3个涨停板,成为A股历史上的新科涨停冠军,股价也从2.43元一路飞升到21.86元,几乎涨了8倍!而ST长运的出现,券商股借壳上市的热炒,完全是06~07年的空前大牛市行情一手造成的。
不过随着牛市结束熊市到来,2只“涨停王”纷纷回落,其中ST金泰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房价下跌以及自身重组出现诸多变数,目前股价已基本回到1年前的水平;而ST长运由于停牌时间较长,加之股市未来不确定性依旧,目前仍在价值回归的漫漫征途上。
行情不好慎碰重组股
银河证券分析师吕?认为,这一波资产重组的炒作本质上跟10年前的网络股炒作没有不同,都是在一个时期内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短期概念炒作。10年前网络热就炒作网络股,10年后楼市热就炒地产注入、股市热就炒券商借壳上市、商品期货牛市就热炒矿产注入……然而这些资产重组概念的上市公司究竟能否在业绩上保持持续而有力的增长,似乎并不受人重视。
“在行情一片大好时,概念的炒作往往令股价脱离公司的基本面一飞冲天;但是当行情不好时,这些股票往往最先被‘打回原形’。”他建议,由于宏观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股市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该更加冷静地对待可能出现的资产重组概念,慎重选择这类概念股。
(之三?完)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