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今年年底结婚的小立坚定了“拼婚”的信念。学经济出身的她认为,资源共享下,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婚礼也不例外。现在小立和准老公把上网寻找“拼友”,作为每天的功课,下班后他们俩交流的第一桩事就是“今天,你‘拼’到了没有?”
小立觉得,团购婚礼用品也就是拼婚的一种,就是团结的力量大。
金洁已经尝到了“拼婚”的甜头,新婚时搬入了一个刚开盘的小区,有不少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也买了这里的房产,大家装修、搬家的时间都差不多,于是就组织了一个家具团购小组,一起去砍价。
“我们组里的几个女生好厉害,和销售商打起交道,伶牙俐齿,有理有节,一下子就谈下了两成的折扣。”金洁觉得有代表替大家出头,然后大家给那些团购代表撑腰,砍起价钱来连那些老练的销售商都招架不住。
“拼”成了一种消费理念
在百度上搜索“拼婚”,能查找到121000个相关网页。而在两年前,张晓刚创立“中国拼婚网”时,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查阅相关信息,只有69992个网页。
作为一家策划公司的负责人,张晓主要从事影楼企划宣传工作,后来做起了中国拼婚网。张晓说,在2007年底至2008年,北京和上海等地开始出现“拼婚”热。
所谓“拼婚”,是因消费理念的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时尚的婚礼形式,目前拼婚的主要内容有:各类婚庆用品及家电团购等。
早于“拼婚”出现的是各种其他“拼”消费,“拼车”、“拼饭”、“拼卡”、“拼旅游”、“拼运动”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能找到“拼友”。经常“拼运动”的网友小A认为,“拼”是一种消费理念:实惠、共享,同时又能扩大交友圈。
而“拼”消费从其他领域扩展到婚庆消费市场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近两年婚庆用品价格上涨,尤其是2008奥运新婚热,刺激了部分新人去选择尝试“拼婚”,同时时尚一族标新立异的消费心理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拼婚”的滋味如何
纯子打算请一个化妆师在婚礼晚宴上跟妆,化妆师的出场费单次为1000元。她很快找到了在同一家酒店办婚礼午宴的小岚,一起“拼化妆”,这样每人只要花800元。
但“拼婚”绝非人人适用。那些要求较高、希望婚礼与众不同的新人,“拼婚”的可能性就不大。结婚的各个环节也并非都可以一“拼”了之,几位新人拼礼服,一套服装共享,假如消毒、清洁等环节不到位,就有卫生问题。摄影师、化妆师一般每天只能为一对新人服务,一旦在几对新人间串场,服务质量难免下降等等。
新婚一个月的章科之表示,“拼婚”不应该是一时兴起,而应是一种理性消费。是否“拼婚”要看各人的婚礼预算,如果预算本来就不多,为“拼”而“拼”省个几百块钱,效果也不显著。甚至为了“拼”成功,而牺牲自己对婚礼的个性需要,也相当不划算。
婚托儿也应运而生
“拼婚”与团购总是相辅相成的,“拼婚”网站的兴起也总伴随着团购网站的大行其道,但是也有一些网络论坛反其道而行之。原因是无法对组织团购者的身份进行审核和监督,所以不鼓励团购。
张晓认为,“拼婚”在某种程度上是消费者理性消费的产物,所以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和婚庆业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拼婚”是新出现的消费形式,婚托儿就会应运而生,所以消费者不能只是理性选择“拼婚”消费,更要理性选择“拼婚”对象和商家。
据媒体报道,一些婚庆公司不失时机推出“拼婚”服务,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拼婚”工作室,它收取的手续费约为15%。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拼婚”工作室中较多的是网络工作室,主要是影楼做网上约单消费。还有一部分“拼婚”工作室其实就是新娘秘书或新婚秘书,就是“拼婚”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了解这行比较早也比较多,大多是影楼及婚庆销售行业出身。但是消费者也不能过分相信新娘秘书或新婚秘书,“拼婚”托儿大部分也源于他们。
据上海市婚庆协会估计,去年那些娶得“美人归”的上海家庭,平均花费高达16万元。随着结婚人数的上升,结婚费用也在明显上涨,为了减少婚礼费用,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拼婚”大军。
“接受度是个时间问题,任何新的消费形式的出现都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张晓表示,据他所掌握的信息,大约有40%的年轻人,主要是80后愿意尝试“拼婚”,还有一部分观望,有10%左右反对,当然也还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种消费形式。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