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需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分化
本报记者 张泰欣 北京报道
在国际经济动荡趋势未改、国内经济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业内人士建议,对下半年信贷政策进行微调,在信贷增速和数量调控上更多体现结构、行业和地区差别,强调各种手段的灵活搭配,使相机抉择成为信贷调控的新特点。
信贷政策应更具预见性
今年1-5月,货币供应增速分别为18.94%、17.48%、16.24%、16.94%和18.07%。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紧缩调控效应初步显现,6月货币供应增速有望回落至17%-17.5%之间。由于5月信贷反弹在较大程度上受外汇占款的影响,总体来看,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速处于平稳可控的区间内。
从增量上看,人民币各项贷款数额也在逐步回落,信贷规模的控制对缓解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农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李刚认为,下半年信贷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在基本面不发生大改变的情况下,信贷增速有望继续回落。但他认为,虽然从紧基调不会改变,但考虑到内外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信贷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他认为,只要全年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CPI增幅维持在5%以上,货币政策就不会有方向性改变。他预计,下半年信贷增速将回落在16.5%?17%的区间。
央行发布的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有66.1%的银行家判断目前的货币政策过紧或偏紧,同时普遍感受到央行引导信贷投向的政策效果。
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阎素萍认为,在紧缩调控下,全年信贷规模有望与去年持平,鉴于目前M2中有超过1/3的增长与外汇占款相关,因此热钱管控、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是未来货币供应中着重考量的因素。
世界经济放缓、美元疲弱等外部因素对中国国内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今年底美国经济将见底,美元对欧元将进一步贬值,这对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造成较大影响。他建议,下一步中国央行制订的信贷政策应能及时预见到外部经济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争取主动地位。
进行结构方面的调整
上半年央行五次上调准备金率对控制信贷过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下,银行体系的超额储备金率已不足2%,这种压力在资金需求旺盛的东部沿海地区尤甚。
业内专家建议,下半年可通过加大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创新操作手段等方式来缓解提高准备金率后的压力和负面效应,在灵活调控的同时,信贷政策也应体现地区差异。如在资金比较紧缺的中西部地区采取差别准备金率的方式,不仅能缓解这些地区的资金需求,还能有效提升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
随着紧缩效应的显现,目前贷款需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分化势头。工行有关人士介绍,目前该行的贷款需求在珠三角地区已出现下降趋势,其他股份制银行在珠三角也出现贷款难以发放的情况。工行有关人士解释,这主要是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关。由于人民币升值、产业结构调整对该地区的中小企业影响很大,大多数企业经营不善,已有很多企业达不到工行的贷款标准,因此出现贷款发不出去的现象。
虽然珠三角地区的贷款需求呈萎缩态势,但长三角地区的贷款需求仍保持旺盛。工行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工行在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贷款仍供不应求。他建议,银行可根据不同地区的行业现状,在信贷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地区进行额度和结构方面的调整,从而提升资金运营的能力和收益。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