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万磊
近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终于出手对陷入债务危机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进行拯救,为避免财政赤字恶化,没有采取国有化的措施,而是临时提高对房利美和房贷美的贷款限额,并准备必要时授权房利美和房地美通过央行贴现窗口借款。
事实上,二者在其建立早期均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政府资助企业,虽然这两个企业与联邦政府并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但是都具有政府的隐含担保。这一出身既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早期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其现在的危机埋下了种子。因为政府信用担保在市场行为中可以起到高等级的信用认可,但这一信用的滥用,最终给市场整体引发巨大的内在危机。如在2005年4月初,格林斯潘即要求限制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规模,因为两家公司的规模已接近全国住房贷款的1/4,而它们却在利率和提前偿付方面存在重大风险,但最终这一要求执行得并不彻底。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上已经占有巨大份额。在2006年第2季度,两家企业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债权仅为市场总规模的38%;而到2008年第1季度,这一比率上升到70%。
回顾房利美和房地美设立的初衷,其实是美国政府希望创建一个预算外经济实体来达到一个增强公众住房福利的目的,但结果是,在自利驱动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将这种政府隐含担保的权威发挥到了极致。他们采取一切财务上(如2003年房地美被查出在2000年至2002年虚报收入50亿美元)或者政治游说上(获得民主党派的部分支持)的手段来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直到它们酝酿的危机足以给联邦预算造成严重危机并将纳税人卷入漩涡。
眼下美联储出手对房利美和房地美进行拯救可以理解,但一旦次贷危机解除,美国政府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放手让房利美和房地美彻底私有化并另外加强监督。长远来看,改革应该着眼于放弃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隐含担保,以弱化其市场权威并增强其自我风险规避和行为约束的能力。在实际操作层面,美国政府必须限制这两家公司的抵押贷款规模和债券发行,最终限制其市场份额。另外在信用评级机构对其债券评级时,也应该在其原有债券评级的基础上减掉因为政府隐含担保而增加的部分。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