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两市股指出现企稳反弹。上市公司纷纷选择在近期选择实施增发方案,或提交方案过会。不过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后频频遭遇破发,近期纷纷远离增发股,涌入跌破增发价的个股。
不少公司增发被否决 在近期提交证监会发审委审议的上市公司增发方案中,被否决的情况频频出现。
从上个月到现在,就有
大商股份、
安徽合力、
广州国光、
凌云股份、
银星能源等多家公司的增发预案被发审委否决。
由于大盘持续低位盘整,许多上市公司在半年前甚至几个月前制定的增发价格已经远远高出目前的二级市场股价,造成“未发即破发”的尴尬局面,使得这部分公司不得不重新调整增发价格。
燕京啤酒上月将增发价格由20.95元/股调整至17.88元/股后,增发申请获得通过。
航天通信也将增发价格调降近五成至10.99元/股,以期能够顺利增发成功。同时调低增发价格的还有
丽江旅游,其从20.95元/股大幅调降至14.27元/股,
金宇集团则从12.59元/股调降至8.29元/股,
青岛碱业从8.93元/股调降至6.35元/股。
价格高企机构身影不见 早在本轮调整开始不久,“包销门”的事件就已经在
浙江龙盛和
伟星股份身上出现。上月实施公开增发的
浦东建设和本月初增发的
合加资源的承销团
海通证券和
宏源证券,均遭遇到了“包销门”。前者不得不掏出近10亿元进行余额包销,后者也掏出1.8亿余元真金白银。
而在一些实施非公开增发的公司中,由于增发价距离目前股价太远,造成大股东被动加大认购量的局面,而保险资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则纷纷采取回避态度。
以
福田汽车为例,其增发方案在4月9日获得证监会核准后,增发进展十分艰难。由于其增发价高达9.88元/股,但其目前股价仅为7元多,一度低至6元。而据消息人士透露,机构投资者并不在福田汽车增发认购名单中出现。
在那些已经增发完成,并且增发股份已经上市的公司中,“破发”成为了已经成为一种风潮。据统计,截至7月14日收盘,101家公司复权后收盘价已低于拟增发价格,占明确拟增发价公司的比例高达62.7%。
基金逆市加仓 “破发”股 参与定向增发后频频遭遇破发,为了挽回颓势,基金上周纷纷涌入跌破增发价的个股。
根据Topview数据显示,从上周7月7日~11日,基金专用席(G字头)对于“跌破增发”板块股票净买入1.44亿元,而相对应的却是基金上周整体的净流出。
此前,
振华港机一度跌破增发价格达60%,但从7月4日到7月11日,基金资金流入该股非常明显。Topview数据显示,上周基金净买入达到3.66亿元。其中,7月7日,基金G31559净买入2146万元;7月8日,基金G32964净买入1864万;7月9日,买入量前十大中有5家是基金,基金G37102净买入4891万元;7月10日和11日两日,买入量最大的分别是G38907和G42098,分别净买入5520万元、7040万元。很明显,参与其中的基金只数逐渐增加,量能也持续扩大。上周净买入该股的基金在15只以上,分别属于不同的基金公司。
和振华港机一样,不少此前被跌破增发的股票得到基金青睐。上周基金净买入
中信证券2.86亿元。今年进行定向增发的
山东黄金,股价跌破增发价的幅度曾超过20%,基金大规模被套,上周基金净买入1348万元。闪电破发的
科达机电在市场中显得非常坚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16元涨到21元多,上周基金净买入该股票933万元。但也有一些跌幅非常大的股票被基金抛弃了,如
海泰发展、
美克股份等之前跌幅一度超过40%,近期没有基金参与买卖。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