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玮 贺江兵 北京报道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近期频繁使用的从紧货币手段,但这一惯用手段再使用遇到了现实困难。
7月17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6月份CPI涨7.1%,较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但上半年CPI却高达7.9%。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最近一次有关部门召集五大银行座谈之时,各银行纷纷反映了为难之处。而据外电7月17日报道,中国银监会已经向国务院提交建议书,指出强迫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损害到银行业的偿债能力。本报记者就此事向银监会求证,至发稿时间止,尚未得到正式回应。
一方面是银行叫苦,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依然,央行、全国人大又都表示紧缩政策不放松,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宏观调控该何去何从?
某业内人士表示,继续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央行子弹基本打完。更有戏言:继续货币从紧,央行基本靠吼。
银行叫苦
央行于6月进行了年内第5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而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使得银行的流动性出现了问题。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曾指出,2007年,不仅是小银行,甚至规模相当大的银行在短暂时间内也曾出现过流动性困难。
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伍永刚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的影响,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直接导致收益减少;二是流动性紧缩后银行配置的信贷减少,导致总的收益率下降。仍假定银行流动性调减占法定存款准备金增量比重为100%,经过他测算,最近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整个银行业的负面影响为1.3%(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对上市银行的负面影响约1.37%。以2008年3月末数据估算,14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约24.16万亿元,考虑到人民币存款的扣减、税收的影响,14家银行共约减少净利润51.2亿元左右,占2007年净利润总额2810亿元的1.37%。
紧箍咒越念越紧,中小银行越发吃力,多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75%的警戒线,连长袖善舞的大银行也渐渐招架不住。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说,各家银行包括大银行,纷纷向监管层反映困境,叫苦不迭。
而农行,最后一个未股改的国有大型银行,处境更为不利。农行曾于2006年被单独召集进行窗口指导,并单独提高了0.5%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的水平为18%。而农村信用社实行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分为12%和15%不等。即便这样,湖北、安徽等地的农信社高管还是叫苦,他们反映,农信社未进行不良贷款剥离,流动性更差。
同样是支农,农行就没有农信社那么好的运气。开展支农试点的广西、湖南、重庆、四川等地的农行行长们纷纷向本报记者抱怨,如此之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极大地压缩了支农资金。
“这是‘城市有病、农村吃药’,农行一边担负着支农的任务,一边要上缴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同时在所得税上还没有优惠。而农村信用社是减免的。”农行基层行行长们纷纷表示,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行不良贷款尚未剥离,准备金率还是银行中最高的,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农行是最痛的。
据称,各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纷纷向银行监管机构反映资金不足的现实,希望银监部门能向上反映。
银监会出头
据外电报道,中国银监会上书国务院,强迫银行增加储备金,已经伤害银行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监管机构以此向未来进一步紧缩银行业发出警告,过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许弊大于利。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调节过多的流动性。但过犹不及,从银行系统移出更多资金之后,上个月的贷款增长速度创近两年来最慢水平。6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适度放缓,按年增幅由5月份的18.1%降至17.4%,与此同时,6月份银行贷款增长也继续放缓,年增幅由5月份的14.9%降至14.1%。于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现实风险可能是,更多银行将无法满足短期财务实力的最低要求。
银行监管机构还向国务院提出建议,未来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排除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甚至下调这些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
而此前,国内外各大机构纷纷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的空间。雷曼兄弟中国区高级经济学家孙明春指出,今年还可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可至20%。但他也指出,央行使用准备金率来控制流动性可能已经达到极限,再用下去弊大于利。
中国央行今年以来已经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冻结估计约人民币1.3万亿元的银行资金。
而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难题的表态不绝于耳。据新华社报道,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委员们15日至16日听取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后表示,中国应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7月15日在新浪长安讲坛上表示,在国际收支失衡、全球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从紧的货币政策绝对不能变。市场、企业也不应对货币政策放松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不止一次表示央行对抗通胀的决心。
央行为难
某业内人士表示,继续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央行子弹基本打完。更有戏言:继续货币从紧,央行基本靠吼。
从紧的政策不放松,但工具的选择却困难重重,是选择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变革汇率、发行央票,都是摆在高层面前的难题?惯用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如今因为银行叫苦、监管机构出面而有所顾忌,用其他手段怎么样呢?
选择加息手段?高盛和摩根大通等机构认为,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高盛的经济学家梁红认为,今年年内央行将不再加息。出于对加大海外资本流入的担忧,上调基本利率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将转化为人民币升值压力。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表示,最新的金融数据,加之上周公布的更加疲软的出口增长数据,他认为,央行在今年剩下时间将不会采取激进紧缩政策的观点,如更加严厉的银行信贷控制和加息等。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7月9日发布的报告表示,由于预计三季度CPI同比增幅仍将下降,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低,而10月中旬公布的9月份CPI同比数据可能较前期有所反弹,届时,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采用变革汇率的手段?7月17日四大证券报同时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升值速度,纷纷建言人民币升值减速。同时,因美国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危机深化,近期美元下跌较多。专家们认为,要警惕弱势美元绑架人民币的现象。
人民币升值尽管带来了贸易顺差的同比减少,但副作用却极其严重,引发了上半年“热钱”的汹涌流入。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中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袁耀东撰写的报告中建议,为更充分利用国内最丰富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建议放慢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动性、渐进性与可控性”,但可逐步提高劳动力的国内价格。
发行央票一直是央行常用的手段。但越来越多的到期央票,使得央行需要更多资金来支付。7月1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370亿元央票。其中,半年央票发行量明显加大,升至200亿元。与上周相比,当日公开市场的央票发行量减少了160亿元。3个月央票发行量则减少了一半,为170亿元。而3年期央票的发行减少。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刘煜辉指出,央行发行大量短期央票,是因为大量以前的央票到期,其需要新的资金来支付到期央票,当然还有出于继续回收流动性的考虑。
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摩根大通认为,在短期内,央行的政策重点可能继续集中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上。然而,展望未来,由于考虑到广义消费物价通胀正逐步舒缓,加上市场对外部需求疲弱的忧虑加深,政策制定者可能会放宽对信贷增长的限制,并且在整体宏观政策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