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媒体刚刚密集报道过“奥运短租房因过高租金预期陷入两难境地”,并分析说是经济型酒店冲淡了短租房的生意,但很快就传来了酒店尤其是经济型酒店叫苦的声音??有消息称,奥运期间京城酒店行情并不如意,最高打出5折吸引人气,大批因“奥运概念”抢建经济型酒店的风险投资者眼下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奥运在即,奥运商业蛋糕终于迎来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时期,而这个现实令许多为奥运商机兴奋太久的头脑重归清醒,奥运商业蛋糕究竟有多大?能不能轮到自己?怎么吃才能不是一场空欢喜?短租房和经济型酒店从热捧到冷场的遭遇就非常典型。
以短租房为例,自打过了年,奥运区域周边及热门地区的大量小区业主就开始沉不住气,跃跃欲试着想把房子租给前来看奥运的外地人、外国人以获得高额收益。其中有些人还将长租客户“请”了出去,把7、8、9三个月专门空出来以备短租之需。然而想象中的火爆短租、“比平时高5到8倍的租金”统统没有来临,相反空置的损失倒是一天天加剧。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商务公寓、商住两用甲级住宅、经济型酒店等等一夜间已如过江之鲫,且无一例外都盯着奥运,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配置平平、房产较旧、周边商业气息不足的民宅怎么可能拿到天价租金?
当然面对市场低迷,最尴尬的不是短租房??短租房空置大不了由短租改长租,重新寻觅本地客户,最多损失俩月租金,最难受的也不是星级酒店??入住率虽没火起来,但高端客户的刚性需求还在,除此之外还有大幅回调报价争夺客源的余地,但那些在“奥运概念吵得很凶”时大量投建的经济型酒店就很难抽身而去,新加盟者扛着收回成本、高物业费、高管理费的压力又怎能不着急?就像报道中描述的那样,虽然身陷价格战的经济型酒店多半对外宣称“预订率达三到四成,平均房价在500元至1000元/套/天”,但“只不过是吆喝给别人听”。
吆喝可以给别人听,但自己的经济账不能不算清:在北京不断加强安保措施、各种会展活动减少、限行措施落地的情况下,京城未见增加出差办事的商务人群,非奥运观赛的旅游散客又因成本问题减了几分凑热闹的动力,加之上半年地震、水灾等降低了不少人的出行热情,如果商家盲目地扎进去,那不但不能大赚一笔,反而有可能因为盲目投资而陷入困境。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运动式”的商机,奥运盛会难得一遇,但顾客永远不会随随便便把钱花出去,指望奥运把外来的客户和井喷的利润送上门绝对是幻想而已??所谓盯准奥运,先是跳出奥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用某连锁餐饮店老板的话来说,指望利用一个奥运抓住多少利润是不现实的,既然现在注重卫生、服务和礼仪,那就要长久地保持下去,奥运前是这样,奥运中是这样,奥运后也是这样,这样的企业才会有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