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君成 朱桂芳
上周,有关深圳“断洪潮”的报道,成为国内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经历了去年的疯狂炒作,今年以来,深圳房价频频下跌,不少高位接盘者的物业急剧缩水,有些人所欠银行的购房贷款,其数额甚至超过了房子现在能卖出的市场价,成了负资产,一些房主选择把房子扔给银行,不再偿还银行的贷款,这就是所谓的“断供”。
那么,断供会否成为“负翁”们止损的手段呢?应该说,在一个经济秩序日渐成熟、信用体系逐步完善的社会中,这种现象不会大规模出现。很多徘徊在断供边缘的“负翁”或“准负翁”,都是由于害怕失去“信用”而打消了想法。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选择断供不仅要考虑房价涨跌的折算,还有一个更为长远的潜在风险,就是一旦选择断供,个人的信用记录就会出现污点,这会对日后方方面面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贷款、办理信用卡,甚至找工作、出国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是从企业征信开始,2006年1月1日,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联网运行。截至去年底,全国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5.9亿人,其中广东收录的个人账户数2200多万个。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个人信用报告将成为每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将影响到个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断供现象”引起大家关注之时,本期《投资周刊》对个人信用进行全面解读,使读者更为全面立体地了解自己的“经济身份证”。
“信用污点”或使人寸步难行
房贷、车贷、信用卡……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与银行有着不解之缘。“个人信用报告”一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银行征信知识宣传语中,“信用问题”已不仅仅是以往意义上“如何做人”的问题,如今“信用”影响到大众日常生活的质量。
“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就像一个‘信用信息仓库’,不仅采集、保存、整理个人信用信息,而且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同时为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人行相关人士介绍,个人信用报告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用卡的信用信息、贷款信息、信用报告被查询记录。
随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逐步完善,个人信用报告还将包括电信、水、电、燃气等交费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由于这样一份征信记录包含了诸多银行需要了解的信息,因此,在办理个人贷款时,就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去调查与核实个人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从而为借贷双方节省了资源。
信用记录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后,良好的信用记录会逐步积累成个人的信誉财富,而失信记录将给个人各方面带来不便。
“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好的信用记录,除非你去隐居山林,过原始生活,否则很可能寸步难行。”某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的信用记录甚至与坐公交、过红绿灯等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密切联系。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在德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售票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位中国留学生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于是,很庆幸自己可以不用买票而坐车到处溜达,在几年的留学生活中,他一共只因逃票被抓过3次。毕业后,他试图在当地寻找工作。他向许多跨国公司投了自己的资料,虽然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可他都被拒绝了。“为什么要拒绝我?”“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
在我国,虽然个人信用系统尚没有完善到发达国家的地步,但不少人也在开始为自己的“失信”买单。去年7月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在网上公布了500多名拖欠助学贷款的已离校学生名单,引起社会对学生“不守信”行为的关注。
“这些离校学生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不仅是将来申请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等会受到影响,甚至连向银行申请信用卡时,有些银行也会因此将其拒之门外。”一位银行业人士说,银行在发放每一笔贷款前都会进入征信系统查询申请者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留下的不良信用记录如果是属于恶意拖欠,多数银行都不愿意再放贷。
应定期给自己的信用“体检”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保持较好信用记录,是人们从事正常金融活动的一个前提。“很多人认为只要不从银行借钱,个人信用就是好的。可是,因为没有历史信用记录,银行便会失去有效判断个人信用状况的一个便捷途径。”民生银行理财师安帮勇告诉记者,如果有可能,个人应尽早建立个人信用记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比如,可以在银行办理一张信用卡。
人行相关人士表示,有了信用记录后,就应定期对自己的信用情况进行“体检”。个人应定期到发生借贷关系、办理信用卡的商业银行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基本资料作出更改。个人如需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除了个人到银行办理贷款或信用卡时授权银行在信贷网点查到个人信用报告;也可到当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直接向征信中心提出书面查询申请。
据悉,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以下情况容易出现负面信用记录:一是信用卡透支消费、按揭贷款没有按时还款而产生逾期记录;二是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的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而产生的欠息逾期;三是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而形成的逾期记录;四是信用卡停用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而欠年费。
“偶尔一两次失信,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信用活动产生一些影响,但所谓的‘信用污点’绝对不会跟人一辈子。”安帮勇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但在国外,一般负面记录会保留7年,破产记录一般保留10年,而正面记录保留的时间更长,查询记录一般保留两年。“一旦有了负面记录也不用紧张,可用实际行动来书写正面记录。”安帮勇说。
本报记者 孙君成 朱桂芳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