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从最新发布的上半年热点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目前正朝着预期的方向继续稳步前行,政府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远远高出年初确定的4.8%目标,但从5月份和6月份的CPI数据看,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走高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上半年引起物价上涨的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已高位趋稳,夏粮丰收,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对稳定物价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家分析指出,下半年中国物价上涨压力会比较大,主要是国际原材料、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形成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向国内传导。此外,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的对建材等的需求,也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一些新因素。因此,当前仍要把治理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内需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贸易的变化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相对减缓,进口增速相对提高。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应当高度关注当前外贸出口走势,同时要特别注意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产品结构的调整,污染产品的限制、禁止生产和出口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由于三、四季度一般是零售业旺季,在奥运、十一黄金周、中秋假期、以及元旦和春节因素的带动下,一些投资机构预期,下半年零售行业仍然会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为26.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21.4%,两者之差已经缩小到4.9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同期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幅差距。
对于这一变化,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保良说,这表明国家在结构调整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在需求结构上,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转变,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加强,投资和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
由于经济增速略减以及通胀预期上升,不少专家认为会对未来消费造成压力,同时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降温也可能导致下半年消费实际增速减缓,因此需要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上给予关注。
尽管上半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10.2%,涨幅比上年同期高出4.2个百分点,但二季度的房屋售价涨幅比一季度降低了1.8个百分点,这表明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下,一直居高不下的房价正逐渐理性地回归。此外,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市场供应结构更加合理。
有专家指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波动也要引起重视,要警惕因市场波动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除了确保“改善住房困难群体、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和“节约资源和能源”外,保证和维护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也是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的一个坚定不移发展方向。
从上半年运行来看,央行从紧货币政策收到了预期效果。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狭义货币(M1)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分别比上月低3.74、0.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受央行调控政策和季节性因素影响,贷款增速平稳下降。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86199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8989亿元,同比多增15774亿元。
总体来看,经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等多次宏观调控,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明显回流,贷款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适度收紧市场流动性,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三周年之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1:6.8271,较去年底累计升值超过6%,接近去年全年的升值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表示,从积极意义讲,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表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波动性在增强,汇改成果进一步显现。此外,主动性升值开始成为今年人民币汇率的新特点,这一方面源于央行对汇率在货币体系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则源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影响的重新评估。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