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海峡两岸同办建筑博览 防灾抗灾新品最抢手

  海峡两岸同办建筑博览

  防灾抗灾新品最抢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娟娟/福建报道

  汶川大地震“震动”海峡两岸,也引发了人们对防震减灾的强烈关注。6月份在福州举行的“第二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下称“绿博会”)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建筑及工程抗震专家,围绕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推广防灾预警及灾害应急处理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地震区划图应适当调整

  地震导致建筑物坍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此次“绿博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做了《地震区划与抗震设防》专题演讲。这位著名工程抗震专家结合中国地震区域分布的特点和建筑抗震的现状,对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引起特别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就制定了四代地震区划图,图中划分出每个城市、乡镇的抗震设防烈度,成为国内工程抗震设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几十年来我国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看,地震区划图所界定的地震区范围基本符合实际,但也有相当多的地震发生在区划图的低烈度区或其周边,而实际地震烈度又比区划图中的设防烈度要大得多。

  为此,专家建议,综合考虑到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可能增加的费用,适当调整地震区划。

  建筑抗震等级需要提高

  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吸取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出各类适合国情的工程抗震技术。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提出“基础深一点、墙壁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到1976年唐山地震后创造的砖房加“构造柱圈梁”技术,直到今天实行“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理论,工程抗震设计的规范标准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

  然而汶川大地震,依然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北川、映秀等部分城镇被夷为平地。对此,周锡元院士的解释是,个中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按标准建造,二是地震超过了预计强度,三是工程质量不过关。此外,农民住房基本没设防,因而在地震中坍塌最为严重。

  但另一面也要看到,建筑物如按7度设防,建安造价(注:建筑安装的每平米造价)要增加10%,8度要增加20%,9度要增加40%。现在想大面积提高房屋防震标准,显然并不现实。怎样少花钱又提高抗震能力,是工程抗震界需要全力攻克的难题。

  专家建议各地政府组织抗震和建筑专家,从本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出发,研究提高农房抗震能力的措施。此外还要告诉农民,不仅建筑需要按照标准设计,而且需要按照标准施工,否则抗震能力也会打折扣。

  “绿博会”期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原所长王亚勇研究员专程来闽,做了题为《汶川大地震建筑震害的思考》的报告。

  他提出:“既然地震不能避免、地震预报又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那我们就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上。”结合自己的现场调研,王亚勇从连梁设计、结构整体性、强柱弱梁、抗震缝、楼梯间、非结构构件和远震长周期效应等七个方面,阐述了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多道抗震设防的思想。

  学校、医院等应提高设防标准

  针对汶川地震中许多中小学校校舍坍塌,造成大量中小学生和教师伤亡的问题,周锡元说,校舍在抗震方面存在几个先天缺陷:一是房间大,墙的面积相对小;二是窗户大,相应使得墙的面积大大缩减;三是走廊多且由柱子支撑,抗震作用很弱。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小学校的设防烈度都比所在城市其他建筑物的设防烈度高,既体现对中小学生的高度关爱,又可以在灾难一旦发生时,把中小学校腾出来作为居民的避难场所。

  周锡元建议:我们国家也应该对重要工程和学校、医院之类人口密集且人群自救能力差的地方,适当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同时要选择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施工单位来承接工程,建立相应的指导和监督机制,确保建筑质量。

  建筑专家还针对各类房屋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破坏特点,提出了通过加强中小学校建设、农房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逐步提高城市抗震设防水平等建议。

  新技术助力“抗震减灾”

  “绿博会”期间的福州国际展览城里,一台从高雄带来的“具有逃生梯功能的安全窗”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安全窗”平时是个窗户,而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稍微摆弄几下,它便能“变形”成一只逃生梯子,帮助户主迅速撤离现场。它不仅具有逃生速度快的特点,而且可以供多人同时使用。

  另一项拥有专利的家用地震感知警报器,有着极高的敏感度,能够测试到人类感官无法感知的地震S波,只要震级达到3级以上,就会立即发出预警,为主人逃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它刚露面就马上找到了“婆家”,与福建万宝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对接,签约投资1200万元。像“安全窗”与“预警机”之类的产品,花钱并不多,在危急关头却能救命。

  此次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一共推出了51项国内外先进的抗灾防灾项目成果。其中有6项在开幕当天即实现成功对接,包括地震监测系统、信息技术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新型抗震阻尼器等。

  重建还需人文关怀

  台湾是地震活动多发地区,台湾同胞不仅在地震的观测与预测、科技救灾,而且在灾后重建和规划方面,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绿博会”上,来自台湾建筑界的专家,结合台湾地区1999年发生的“9·21”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纷纷提出建议。他们提醒大陆兄弟,地震虽然是地质灾害,但地震造成的后果,包括灾后重建,却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问题。现在有一点做法值得推广,就是重建以受灾群众为中心,用受灾群众的眼光观察问题,站在受灾群众的立场上制订计划。

  他们认为,震后重建不止是通常意义上的房屋建设,而且要考虑到震区群众在心灵方面受到的巨大创伤,必须注意建设有助于促进人际交流沟通的场所。譬如,地震后出现了很多失去了家人和家园的老人,如果让他们再住进以前那种独门独户的房子,就未必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考虑为这类人建一些集体住宅,里面既有公用的厨房、餐厅和活动室,又有相对单独的居室。这样子,更有助于受到心理创伤的人在一起互相抚慰、互相扶持。

  还有专家建议,灾区重建要注意发挥民间的力量,这样政府的举措就可能事半功倍;同时要注意保护当地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等优势,加快重建步伐。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周锡元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