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货币供应基本没有“紧”过?

  [ 根据匡算结果,我们认为,2004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动用,主要是对冲外汇占款 ]

  近期,一些专家学者呼吁, 紧缩的货币政策应有所放松。而我们认为,中国的货币供应可以说从来没有真正紧过。

中国一些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在对冲外汇占款,并没有真正紧缩经济运行中间的货币供应。特别是在比较经济增长水平与同期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以后,在比较经济增长水平加上通胀水平与同期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以后,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受到频繁使用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2004年到2007年货币供应分析

  2004年以来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预期目标和非预期目标。

  首先,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作用在对冲外汇占款。

  我们对近年央行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净票据发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做了一个匡算,并把结果与当年外汇结汇的人民币规模做了一个比较。结果如下:

  2004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加上存款准备金率提升收回流动性6986.7亿元。外汇结汇按照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是17105.953亿元。未对冲10119.253亿元。

  2005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加上存款准备金率提升收回流动性13070.25亿元。外汇结汇按照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是16873.785亿元。未对冲3803.535亿元。

  2006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加上存款准备金率提升收回流动性12096.249亿元。外汇结汇按照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是19361.714亿元。未对冲7265.465亿元。

  2007年10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加上央行的净票据发行,总计略低于2.84万亿元,当年外汇结汇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超过3.4万亿元,也就是说,2007年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行动,还不足以完全对冲当年的外汇占款。如果没有15502.28亿元特别国债,未对冲部分应该是5694.118亿元。

  根据匡算结果,我们认为,2004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动用,主要是对冲外汇占款。因为自2004年开始,外汇积累投入大幅增加,面对被动的货币发行,我们的准备不足。虽然看似采取了许多空前的货币动作,实际上力度还是不够,不仅没有影响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应量,连对冲快速增加的外汇占款都未达到。如果我们从2004年开始就全额对冲外汇占款,2007年的通胀水平会较平缓些,而在2008年的通胀中,货币因素也能少些。

  其次,货币发行非常宽松。

  2004年,GDP增长9.5%,M2增长14.6%%,超过GDP增长5.1个百分点。2005年,GDP增长9.9%,M2增长17.6%,超过GDP增长7.7个百分点。2006年,GDP增长11.1%,当年货币发行4.31万亿元,M2增长16.9%,超过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2007年GDP增长11.9%,M2增长16.7%,超过GDP增长4.8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每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都超过GDP的增长,最低是4.8个百分点,最高达到7.7个百分点,这至少说明货币供应量从来没有低于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从来没有制约经济的增长。

  第三,被动的货币发行支持了价格水平上升。把上面历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加上历年的CPI水平,我们发现,2004年GDP加上CPI是13.4%,M2增长仍超过其1.2个百分点;2005年GDP加上CPI为11.7%,M2增长超过其5.9个百分点;2006年GDP加上CPI是11.9%,M2增长超过其5个百分点;2007年GDP加上CPI是16.7%,与M2增长持平。

  对冲外汇占款,应该是预期的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大,超过经济增长加上价格水平的增长比例,可能是对外汇流入判断不充分,特别是对小步升值创造了无汇率风险的环境、对吸引资本流入规模的准备不足。对冲力度不够,属于不被预期的结果。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较大货币供应,使得价格水平上涨成为必然结果。

  经济的实证研究证明,货币的增长带来通胀水平上涨一般有两年到两年半的滞后期。上面的数据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2004年以来,由于没有完全对冲迅速上涨的外汇积累的被动的货币发行,货币的超额发行已经在覆盖了实际经济增长和年通胀水平以后,还超出一定的比例。如果把CPI近似当作“去通胀因子”,上面的结果说明,货币发行已经超过了名义GDP增长,已经高于价格水平上涨对货币需求的增加,所以货币发行的增加支持了通胀上升。这个事实既印证了实证研究的结论,也印证了我们关于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的观点。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必须注意到:上述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的这一轮货币发行的较快增长,并不是由于内地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增长引起,而是由于资本流入的结汇造成的被动的货币发行,所以这一轮被动的货币过量发行?加大银行贷款压力?推动新增贷款上升?投资过度?经济的偏热,如此周转循环,造成经济在今年出现了比较严峻的局面。这也指出了这一轮经济偏热的部分重要原因所在。

  下半年货币政策预测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尝试双管齐下。

  一方面全额对冲外汇占款,今年5次存款准备金率总共3个百分点的提升,加上大幅减少的净票据发行,基本对冲了上半年的近2200亿元外汇积累,按平均汇率6.89计算的1.4万亿人民币的外汇占款。

  另一方面,为了控制银行资金的快速增长创造更大的流动性,央行改年度信贷额度管理为季度信贷额度管理。上半年新增贷款2.45万亿元,占3.6万亿元的全年目标的69%。与去年前半年的80%新增贷款比例比较,“从紧”了11%。

  而货币政策取得了真正意义上控制通胀的效果。根据央行数据,前半年我国GDP增长10.4%,M2增长17.37%。加上平均7.9%的通胀,GDP与CPI达到18.3%,与M2相差1个百分点。虽然只是1个百分点,但这是货币政策真正意义上对通胀的遏制。

  所以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非常关键。如果外汇流入仍然不断增加,收回外汇占款的流动性的货币活动就不能停下来,否则对于通胀的控制将从货币因素的角度前功尽弃。当然,如果有办法从源头上减少资本流入,那么对冲压力会降低,收回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就不必“收紧”了。

  至于季度额度信贷管理带来的前半年11%的新增贷款减少,从全年的角度看,下半年的新增贷款比例应会相对宽松。如果刻意放松银根,可能会使全年回到过剩流动性的局面,支持投资反弹,从总需求的角度部分抵消对通胀的控制。

  是否要动用利率政策?2008年通胀的输入型成本因素越来越严重,利率的提升并不是输入型成本因素带来的通胀的有效治理措施,起不到什么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已经放缓的情况下,利率提升反而只会雪上加霜。近两个月CPI数据已经下降,今后几个月的通胀翘尾影响也会下降,通胀预期应有所下降。

  至于在季度额度信贷管理的政策下,中小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以及一些出口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能出局的问题,这应在有关部门的预料之中。如果说政策需要调整,那应该是采取针对性强的务实的措施,去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而放松银根,资金也未必流向中小企业,反而带来更大的后患。(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