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先行者,国家开发银行2007年年报近日亮相。由于改制过程中经过清产核资的法定程序,这份年报比往年“迟到”数月,但依然与往年一样亮点纷呈。
翻开这份年报,国开行2007年的发展脉络和轮廓跃然眼前:“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在广袤城乡平添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开发性金融在实践中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果实,国际先进水平的业绩在审计报告中进一步得以印证。
亮点之一:保持一流业绩
回首2007年,国开行的成绩单依然不同凡响。截至2007年末,国开行资产总额超过2.89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296亿元,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平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分别达1.17%和16.32%,不良贷款率仅为0.59%。值得一提的是,国开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1%以内,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4年实现“双降”。
据悉,此次国开行改革不剥离不良资产,现有不良资产全靠自身消化。不难看出,国开行良好的资产质量、商业化运作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构成的“良好自身条件”,正是其成为政策性银行改革先行者的重要原因。决策层对此轮金融改革的缜密思路,由此可见一斑。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在国开行2007年不俗业绩的背后,是该行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上的不懈努力。通过对贷款、资金交易和其他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控和化解,该行保持了良好的市场业绩,普华永道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是明证。
亮点之二:倾情国力民生
年报显示,在电力、公路、铁路、石油石化、煤炭、邮电通讯、农林水利、公共基础设施等中长期融资领域,国开行始终发挥着主力银行的作用。根据国开行改革实施方案,转型为商业银行后,该行仍以中长期业务为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国开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其改革后的发展信心。
在增强国力的同时,国开行心系民生领域发展。2007年,国开行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低收入家庭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和抗灾救灾等领域。
看似枯燥的数据,见证了国开行在民生领域的新进展。截至2007年底,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28万个;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微贷款发放逾2.3万笔,贷款金额15亿元;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贷款余额302亿元,330万居民从中受益;高校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达34亿元,惠及71万名贫困学子;环保及污染减排贷款余额分别为890亿元和296亿元;医疗卫生贷款余额58亿元,新农村建设及县域贷款余额3106亿元。
国开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这一年,国开行再次荣获人民网评选的“人民社会责任奖”,成为连续两年获此奖项的惟一银行。
亮点之三:致力金融创新
与此前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相比,资产质量优良的国开行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人员和不良资产不是主要矛盾,改革主要是解决商业化转型问题,关键是解决转型中国家债信存续和资金来源问题。
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国开行在政策性银行中率先推进改革,市场随即对其债信的连续性产生疑虑,主要靠发债融资的国开行面临严峻挑战。对此,国开行改革工作小组的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对策,近期已做了转型过渡性安排,将按照逐步过渡的方式解决国开行债信问题。
在保持债信稳定的同时,国开行在发债方式上锐意创新。年报显示,国开行去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发行了一只5年期SHIBOR基准浮动利率金融债券100亿元人民币,并在香港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50亿元,成为首家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内地金融机构。
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国开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强与邮储等机构的合作,成功促成建立邮储回流"三农"领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国开行还参与组建甘川青鄂吉等五省的6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正如国开行行长陈元所言,2008年是该行改革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国开行将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金融机构为目标,沿着改革转型之路继续前行,陆续确定和实施改革方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