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海宁市市民徐东海从盐官工商所为其“手拉手”网店领取了一份网上营业执照,成为该市第一个领取执照的网店经营户。据了解,这也是长三角地区出炉的首份网店执照,因此格外引人关注,同时也引起各方不同的反应。
足不出户就能把东西买回家,这就是目前许多年轻人喜欢的网上购物方式,便捷迅速的网上购物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而由于监管的缺失,网上购物平台也成了售假的温床,制假者的天堂。家住江苏省昆山市前进中路的何洁琼女士7月初通过网上购物的方式买了一副同样为某知名品牌的太阳镜。“当时是冲着它的价格去的,比商场里足足便宜了一半!”何女士说道,“但拿到货以后发现做工非常粗糙,戴了几天后还感觉眼睛很不适。”之后何女士向网站工作人员投诉,然而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赔偿。
据淘宝网统计,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共有6200万件,去年通过淘宝网交易的商品总额为433亿元。与此同时,每天受理的网上买家和卖家间的投诉纠纷就高达6000件到8000件;浙江省消保委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受理网络消费方面的投诉108件,其中二季度受理网络消费投诉96件,比一季度增加84件。
巨大的交易数额使得网络交易的规范化成为尤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在说到如何打击网络售假时,有关企业、网站管理人员、工商部门都表示难度比较大。某知名化妆品公司公共事务经理谢女士介绍,当他们取到售假的证据,向淘宝网反映,这个店可能会被关掉。但今天关了一家,明天也许会出来更多。而在淘宝网客服部工作的小陈则表示,他们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没有执法的权利。当发现在网上售假的店主,他们能做的只能是让网店的货品下架,或者将店铺关掉。但店主仍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换个账号再开。
杭州市工商局高新分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网络无疆界,要求网店办执照目前很难掌控。打击网络售假“举证难,证据固定难,查处难”,售假者将店铺开在家里,如果他们将执法人员拒之门外,工商部门是无权硬闯的。
问题突出而法律依据缺失,导致了网上购物平台成了售假者的天堂。但是,网络售假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也侵犯了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因此,使网络交易规范化是趋势。目前,能采取的办法就是通过办理执照使网店实名制,以利于管理与打击。而营业执照的出台显然在某种程度上让网络购物的司法管辖问题有章可循。
早在去年,北京市就出台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明确要求网上经营者办理网店执照。今年7月初,北京市工商局在官方网站重申了“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意见”。并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北京市营利性网店必须先取得营业执照后才能经营,且经营者要对外公示“身份信息”,而个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网店则不受上述约定。对于网店办理营业执照,南方电子商务比较发达的诸省市开始时都表示沉默,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甚至公开表示暂时不会跟进北京的该项政策。但才过不久,浙江省海宁市工商局就颁发了首张网店执照。据了解,上海市关于电子商务的相关条例也已列入该市人大今年立法计划,目前一审已经通过。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网店办执照的做法持观望态度甚至存异议。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朱佳沅告诉记者,在她周围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是网上购物的支持者和受益者。网上购物简单又快捷,鼠标一点就等着收货了。更为现实的是,网上的东西价格更便宜实惠,对我们来说也更有吸引力。而网上开店的大多是大学毕业生或在校学生,如果要办执照甚至收税,他们就无利可图了。
互联网专家吕伯望表示,工商局的做法有可能打击网购市场的积极性,让本来内需最有增长点的网络交易平台遭遇危机。新经济学专家姜奇平称,国内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起步期,对它的发展应该多鼓励,应该充分考虑到它对丰富网民生活的贡献,对就业的贡献,以及它的未来价值。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