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央行必须把遏制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要坚持,但具体的某些货币政策措施可适当微调,以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微调的内容包括:差异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人民币升值步伐放缓。
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发挥结构性调整的功能:一方面是对有些部门扩张要从紧,防止其过度增长;另一方面对有些部门的发展要增加支出,给予财政支持,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财政政策的调整包括:相机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利息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增值税改革;对“三农”、灾区和低收入群体大力支持等。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取向
根据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经济呈现物价水平较高,GDP和出口都出现同比回落的现象。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如何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中央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这样宏观调控就由以前“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的“双防”转向“保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保一控”政策目标上来。
为了保增长、控通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怎样的搭配呢?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央行必须把遏制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这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大事,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要坚持,但具体的某些货币政策措施可适当微调,以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实际上,下半年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我国的劳动力工资、土地成本、原材料价格等都面临上涨的压力,PPI向CPI传递的压力仍然较大,控制通胀任务艰巨。另外,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又面临融资难问题,货币政策的适当微调将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财政政策,笔者认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发挥结构性调整的功能:一方面是对有些部门扩张要从紧,防止其过度增长;另一方面对有些部门的发展要增加支出,给予财政支持,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总体上维持财政政策的稳健。实际上就是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实行从紧的或给予支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如对“两高一资”的部门等实施从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或转移支付);而对“三农”、社保部门、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企业创新和技术改造、环境保护等,实施支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或转移支付)。
总之,笔者认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只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总体形势的把握和考虑,由于我国现实经济的复杂性,对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政策力度会有一定的区别,有保有压,以利于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地运行。
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1、相机抉择的出口退税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顺差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央行的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流动性过剩比较严重,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央行不得不在货币市场回收过多的流动性。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国家通过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来调控。如2007年6月18日,国家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实际上,随着国际原材料的价格暴涨,以及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对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的提高,国家早就先后6次出台了出口退税和关税税率的大调整。
实际上,国家取消和降低出口退税率主要作用,一是有利于保障国内供给,保护国内环境,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有利于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促进我国的贸易结构升级;二是出口退税的调整也有利于消减贸易收支的盈余,控制国内流动性过剩等。
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同时我国又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32亿美元,呈不断下降趋势。特别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在人民币升值、工资、土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等多重压力下,一些中小贸易企业经营成本迅速上升,亏损较大,甚至出现倒闭,许多劳动力面临失业的风险。最近中央领导和有关各部委领导纷纷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调研和了解情况,对一些出口企业的严峻形势表示担忧。甚至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和对一些企业如纺织行业重新提高出口退税率等。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条件下,将来出口下降的风险加大,可能会导致经济下滑。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对出口退税的政策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对一些传统的、吸附劳动力就业较大的非“两高一资”贸易行业可适当放松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其出口退税率,这将有利于刺激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实际上,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条件下,取消出口退税,相当于货币实际升值,因此在我国人民币名义汇率不断升值的条件下,取消出口退税,使得人民币实际升值的幅度更大,有利于限制出口增加。相反,为了促进某些行业出口,应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实际上,我国之前降低某些贸易部门出口退税主要是消减贸易盈余、降低流动性过剩和促进贸易结构升级,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条件下,对一些贸易部门冲击很大,特别是对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行业等影响较大。目前为了防止经济下滑,仍然需要对某些部门重新提高出口退税率。通常贸易企业转型和贸易结构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完成,因此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要考虑到我国贸易部门的实际承受能力,要有利于贸易部门的平稳发展,否则会导致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加。
2、取消利息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增值税改革
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取消利息税和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国内居民实际收入,促进消费。
从去年8月15日起,国务院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在银行储蓄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降低利息税也相当于提高了税后利率,有利于稳定储蓄者的收益。随着利息税的降低或者取消,实际负利率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利息税降低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如一年期的储蓄利率为3.5%,如果利息税为20%,则税后利率为3.5%(1-20%)=2.8%;如果利息税为5%,则税后利率为3.5%(1-5%)=3.325%,后者比前者增加了0.525%。利息税的降低相当于提高了利率,有利于储蓄者,能够部分抵消通货膨胀对储蓄收入的侵蚀。目前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我国的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储蓄者存款面临损失,因此应该进一步取消利息税,如现在1年期利率为4.14%,如果有利息税,则税后利率为3.933%,利差为0.207%,取消利息税能够提高储蓄者的收益。尽管现在取消利息税并不能够完全弥补储蓄者的损失,但总是可以减少储蓄者的损失。
在居民名义收入一定的条件下,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也使个人所得税的实际起征点下降,导致个人实际收入进一步下降。个税的改革应该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进行了调整,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虽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所提高,但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起征点需要进一步调整,以保障居民的实际收入。目前关于起征点的具体数额仍然存在争论,有的认为应该5000元人民币,有的认为应该3500元,有的认为应该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该和物价指数变化相挂钩,保障居民的实际收入不受侵蚀,这样有利于稳定国内居民的收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另外,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些专家建议应该降低增值税,因为增值税征收较多,影响面广,增值税的降低才能更大程度上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使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实际上关于增值税改革,不仅仅是最近的争论,国家早就在推动这项改革,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2008年将“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方案”,增值税的改革是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来实现的,它的改革将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居民的消费。
3、对“三农”、灾区和低收入群体大力支持
“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国家财政政策对“三农”支持一直保持持续增加的态势。2007年中央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各项支农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对“三农”的支持。2007年新增政府投资大部分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总规模有所增加。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实施意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进而拉动消费增长、抑制投资过热、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内需,消减国际收支的盈余,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矛盾。
另外,今年影响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也较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灾区建设将不断增加投入力度,确保了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将有利于促进国内总需求的增加。
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社会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最大,生活面临更大的困境,国家应该给予更多财政补贴和支持,必须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费用,保证低收入群体最低的生活保障,逐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总之,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刺激出口;降低利息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降低增值税有利于稳定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财政政策对“三农”、灾区和低收入群体大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三农”、灾区的投资和消费,有利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利于资金总需求的平稳增长,防止经济下滑。
中央财政对“三农”、灾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对“两高一资”行业的控制,反映了中央财政的结构性调整。财政政策可以在经济结构调整、部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均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微调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只是总量上的控制,不具有结构性调整的功能。在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中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某些货币政策工具微调可以赋予一定的结构性调整的功能。国家可以通过实行差异的存款准备金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支持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解决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较快地发展。
1、差异的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基本采取统一水平,为了应对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然成为了央行货币调控的常用工具。自2007年1月以来央行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以来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中央银行试图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紧缩国内信贷资金来抑制投资快速扩张以及缓解当前通货膨胀压力。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对我国的一些中小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中小银行的资金远没有国有银行充足,在多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后,可贷资金面临短缺的情况,而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更是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地下金融的出现,如浙江温州和广东东莞的民间借贷盛行,借贷利率甚至达到银行贷款利率的6-7倍。为了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对一些中小银行可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对一些中小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要求可低于国有银行,这将有利于缓解中小银行资金短缺和中小企业借款难问题。
2、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从紧货币政策和信贷规模控制的条件下,更多的贷款资金主要是流向了大企业,而一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最近国家领导人连续考察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又有大量的民间资金从事地下借贷,政府希望能够把这一部分资金利用起来,引导到正规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5月份银监会、央行联合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浙江省被确立首个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省份。最近,浙江省金融办颁布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给出具体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目的是把民间资金集中起来,通过正常的渠道贷出去,促进资金得到合理和有效的使用。目前我国在浙江温州试点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小额贷款公司将是我国银行信贷的重要补充,必将缓解一些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央行信贷规模的控制使得企业融资更难,在目前股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直接融资的规模受到限制,使得企业融资又不得不更大程度上依赖银行,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困境。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应鼓励一些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支持一些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向它们倾斜,满足它们的信贷需求。
3、人民币升值步伐放慢
目前一些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外,货币政策也可以有所作为,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将有利于缓解出口的压力。自2008年以来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6.6%,企业出口的成本迅速上升,价格也逐步丧失竞争优势,企业利润下降,放缓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改善这一状况。同时放缓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阻止“热钱”的流入,目前“热钱”流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看重人民币升值获得的汇兑收益,如果放缓人民币升值,将增加“热钱”的投机成本和获利周期。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应该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这既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阻止“热钱”的流入。
总之,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总体原则,是对宏观经济运行总趋势的判断,这并不排除我们对某些行业或某些部门采取适当的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做到有保有压,总量上和结构上相协调一致,这样才有利于“保增长、控通胀”。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