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控不放弃从紧的情况下,银行能否承受、流动性是否出现紧张,房地产贷款风险、断供潮是否出现,成了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但实情若隐若现,只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7月31日,中信银行董秘罗焱在接受搜狐组织的媒体群访中表示,中信银行并没有因宏观环境出现流动性紧张、信贷质量问题,相反,不良资产率还下降了。
对于中信银行是否涉猎两房债券而受损,罗焱说,中信银行风险控制较好,次贷危机对中信银行的影响很小,两房问题、欧元掉期产品更不足为虑。但具体信息因处于中报静默期无法透露。
罗焱表示,中信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逾150%,不会因为贪图那10%或者20%的名义增长,而深陷高风险的投资之中。他还透露,中信银行未来并购将立足于国内。
从容应对紧缩政策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7.5%,各家银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趋紧状况,而且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对银行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中信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程普升表示,中信银行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多重方法应对。
作为流动性管理职能部门的当家人,程普升向记者介绍说,中信有三级被覆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个别银行资金可能因为信贷资产质量出问题,但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对于流动性,其还是有信心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极限是按照我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供需来说的,目前我们的存贷比为70%左右,具体使用情况不便公布。剩余的部分都放到有价证券和买入返销类似这种产品上,还有就是存款准备金。”他指出,“我们有自己的压力测试,有我们流动性缺口的分析,我们会随时关注情况,随时调节资金的投资。”
程普升个人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不会超过18%,目前的17.5%已经是极限。“如果说到了18%或者18%以上,首先出问题的有可能不是我们,而是别的部门。”他表示,中信银行随时关注资本市场的动向,也在随时关注货币监管局的政策动向,并采取足够的应对措施。
他还强调,中信银行不会因贷款额度紧张而违规购买他行额度。审计部门现在高度关注此类问题,中信刚刚接受了国家审计署的检查,并没有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房贷的不良率不升反降
近日,深圳部分按揭贷款者出现了“断供”。但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杨洪表示,中信银行的按揭贷款至今未出现“断供”的现象,按揭贷款的质量仍然较好。
除了个人贷款,其还表示,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是下降的。中信银行风险管理部二级部总经理冯燮刚说,中信银行对于房地产的整体信贷政策一直是偏于谨慎的,这两年房地产贷款的审批权限一直集中在总行,分行没有权限。他认为,这种制度安排规避了一定的寻租空间和风险。
冯燮刚解释说,中信在风险管理上非常主动,针对目前的情况,他们采用的是调整存量结构和限制准入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规避风险。对有风险的贷款项目会及时采取措施退出或者强化风险防范。中信去年三季度行长办公会上就确定,对于其现在的房地产贷款要进行逐个项目的全面检查,要把中间可能的风险隐患降低到最低。
冯燮刚还表示,中信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控制力足以跑赢大市。
并购立足于国内
风险可控,而收益需稳步上升。“中信银行那么多资金放在这儿,怎么办?资本收益率得提高,不能让其变成惰性资本。我作为董秘有这个责任。”罗焱坦言,他的思路是两步走:传统业务得发展,收购兼并也得走。
传统业务现已颇有成效。中信银行最新发布预增公告,其2008年上半年业绩预增150%,位于已发布预增公告和中报的银行股首位。
但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式的合作,让中信银行海外并购慎之又慎。
“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是有雄厚的资金就行了。”每当一些机构向罗焱推荐一些项目时,他总问自己:对国外的游戏规则熟悉吗?内在机制、深层次文化了解多少?是不是拿着钱收购一些东西就能营利?
于是,中信将并购的立足点定在了国内。“在国外收购大公司、收购一个私人银行我们都想过,但投资回报率呢?可能还比不上国内多设置一个网点。”罗焱说,中国国内的市场实际上还有发展的余地。
而且,若中信嘉华银行与中信银行能够整合,由于嘉华银行在纽约、伦敦都有分行,中信银行不愁海外拓展无门。
今年6月,中信银行(0998.HK)就中信国际金融(0183.HK),即中信嘉华银行的控股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发出公告,称每股中信国金股份可换取一股中信银行H股股票和1.46港元现金。罗焱表示有关退市的议案近期正待股东大会审议。
A股的低迷渐渐浇熄了去年一直炙手可热的城商行股权争夺战。罗焱说,去年是他们围着城商行股权转,今年城商行“倒追”了,希望中信能入股。但中信不以为然。罗焱表示,目前银监会对其网点审批放开,中信今年的计划,将在国内开设10家分行。
中信对其国内的收购能力很有信心。罗焱表示,中信银行背靠中信集团,去年,中信集团在能源紧张时在哈萨克斯坦收购了一家油田,紧随国家战略。这对于中信银行未来的收购兼并和发展又提供了很好的依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