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又迈出重要一步。
8月6日来自中国工商银行方面的消息确认,该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已经获得美联储正式批准。继招商银行之后,工行成为近年来第二家在美获得有限经营资质的商业银行。
根据美联储在批准工行申请的声明,工行纽约分行将获准经营大额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贸易融资及其他银行服务。美联储声明称,工行的资本金水平超出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相当于美国银行机构所要求的水平;工行的管理和其他金融资源符合批准条件,且工行拥有支持在纽约分行的经验和能力;另外,工行已经为申请建立的分行设立内部控制和规章,以确保运营遵守美国法律,尤其是工行已声明将实施严格的反洗钱政策和规章,以符合美国的法律及监管。
这意味着,在递交申请一年多之后,工行进军全球最大金融市场的行动终于获得有限突破。
中资银行业的美国梦可谓一波三折。
在全球市场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分额占80%,新兴市场、非洲、拉美等国家所占的只是少数。因此,把分行开到美国,一直是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重要目标。过去的20多年间,仅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家国有银行获准在美国开设分行,时间分别为1982年和1989年。
另外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如工行和建行都曾数次向美国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却数次被拒。工行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申请设立纽约分行,建行也一直有意将纽约和悉尼代表处尽快升格为分行。然而,美方以会计准则、内部指标、国内监管等未达到国际标准,多次将中资银行拒之门外。
1991年,美国为加强对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所涉及的国际洗钱和欺诈活动的监管,制定《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后,中资银行进入美国市场实际上已陷于停滞。此后数年,仅有招商银行一家2007年获准开设纽约分行。
2008年以来,要求美方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话题再次进入中美双方的谈判议题中。然而就在人们认为协商将取得实质性进展时,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暂缓批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银行在美经营执照,原因是担忧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作为这两家银行最大股东的角色。消息人士称,美联储的理由是,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是工行第一大股东,美国国会和社会各界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政府色彩一直深怀质疑,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背后必定有政府的影响,他们担心由主权财富基金控股的银行,其经营行为也会有非商业目的。此外,消息人士称,美联储还担心中投公司同时是工行、中行和建行的第一大股东,中行早就在美国设立了分行,如果工行和建行的美国分行获批,将来会不会有关联行为。因此,出于审慎性的考虑,工行的申请被暂缓审批。
此后尽管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工行和建行在美开设分行的申请并未得到放行,但双方监管部门在谈判之后作出了积极回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会见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时表示,美联储很高兴在2007年批准中国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并非常认同中国银监会建立并表监管体系,将继续推动中美监管者密切磋商。并透露美方也希望能尽早完成对工行、建行分行申请的评估工作。
8月5日,美联储方面终于正式表示,将允许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纽约开设其第一家美国分行。美联储称,包括中国银监会在内的监管机构积极安排建立对工行的联合监管,并采取行动打击洗钱活动,对此美联储感到满意。
然而,略晚递交申请的中国建设银行尚未得到最终批复。
消息人士预计,建行获准成立分行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且不会等待太久。
虽然华尔街已经向中资银行敞开了大门,但这种开放仍然是有严格限制的。
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服务业一直存在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经营业务限制,17年前美国开始实行的《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更是对中资银行在美新设分行设定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该监管法规提出,不但要审查提出申请的外国银行,而且还要审查所属国监管机构的监管质量和范围。因此,相对于其他地区,中资银行进军美国金融市场十分不易。批准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时,美联储对外发布的批准令中,就用很大篇幅详细地阐述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新推行的主要监管内容、具体方式与方法,并声明这是美联储理事会审批此申请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对在美设立的外资银行,美国监管机构在资本充足率、财务状况信息披露、业务经营范围等方面均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标准。
依据美联储批复,工行纽约分行可以经营批发性商业银行业务。招行纽约分行则定位于一家中美经贸合作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银行,同时以资金交易、清算业务作为重要补充,做好跟踪服务,充分发挥窗口作用。业内人士认为,不能开展零售业务,将影响中资银行的跨国经营成效,致使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5月末,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分行达到75家,外资法人银行为17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为49家。然而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在美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仅设立60家分支机构。
此外,中资银行对海外市场的利润分享有限。
显然,中资银行频频海外出手之际,如何获得更大的经营自由度、谋求分享更多的市场利润,成为另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