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发布2008年度《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报告及时揭示了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潜在风险,并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金融生态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金融生态促进经济发展
区域金融稳定评估对于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由主报告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稳定报告摘要两大部分构成。
报告指出,从金融领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区域金融运行平稳。
在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出。
同时,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支付体系、征信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金融稳定的微观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但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包括物价上行压力持续增大、区域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依然较强、银行业信贷结构矛盾未能有效缓解、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等。
为此报告建议,各地区要继续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运行基础;密切关注各地区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加快金融业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各地区金融机构竞争实力;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改善各地区融资结构;健全完善区域金融体系,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大量改革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制度越完善,经济结构越合理,政府行政服务越有效率,对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作用会越大。”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认为,“良好的社会生态可以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区域经济对资金的吸纳力。”
何世红认为,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结构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有效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进而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有效地缩小区域间差距。另一方面,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可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又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大,进而促进经济生态与金融生态的兼容。
金融创新纾中小企之困
当前,中国企业受资源品价格暴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推动,企业成本费用刚性上升,收益显著递减,尤其是沿海省份的很多出口企业经营惨淡。
由于银行信贷日益紧缩,大量中小企业转而寻求民间高息借贷,这进一步加速了收益递减产业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教授朱武祥认为,通过金融创新,拓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宽度,适应不同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金融系统的完全性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推动产业整合,支持优秀企业有机会及时调整和改善资本结构,可以防止企业大面积陷入财务危机。
商业和金融史学家大量研究表明,大规模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融资困难之时,也是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之机。
中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企业危机问题也有不少成功的先例。上世纪90年代,不少国有企业因为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高负债扩张,随着竞争激烈等因素而陷入财务危机,政府采取债转股方式化解金融危机。
朱武祥教授认为,在中国经济迅速变化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中国更需要转变金融调控方式,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拓展企业融资需求和投资者投资需求的渠道,提高金融系统的完全性,促进中国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