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杜少中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他说,这是一种职业习惯。
8月10日的早晨,压低的天空预示将要下雨,不过,这位北京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显然轻松多了。“前几天事太多,今天上午可以通话。
在8月8日那天,杜少中的神经整天都紧绷着,心也一直悬在嗓子眼,直至晚上20时奥运会开幕,空中小聚的积云第二次散去后,杜少中才放下心来。
就在开幕式当天,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紧密准备时,另一场“备战”也在进行。为减小恶劣天气对这一盛会的影响,空军航空兵某运输师的一架架“银鹰”从当天15时就开始了“战斗”。
午时刚过,两块巨大浓积云便在北京西北方向形成,并向京城上空逼近。当时,该师两个机组受命驾机升空“迎战”,两架“银鹰”冒着结冰的危险,分别钻进乌云中,像耕地一样,来回穿梭播撒一种叫膨润土的化学物质,经过90分钟的大战,及时将两块即将形成雨水的浓积云减弱。
而为确保这次特殊任务的完成,他们此前先后在乌云翻滚、雷电轰鸣中与“天公”大战了5次,空中作业时间长达30多个小时,每次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那您可以松口气了吧?”面对记者的问候,杜少中笑了:“还好,才开始,要等奥运会结束了。”
环境检测数据可靠
事实上,降雨不利于开幕式的演出,但却有利于可吸入颗粒物的扩散。
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直径只有微米的污染物却是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尤其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问题。可吸入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也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可吸入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为7~30天,可以长距离传输从而造成更大更远距离的污染。
按照公开的资料,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腻”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溜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畅通无阻地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而呼吸部位的顺畅对于奥运会的竞赛运动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按照以往奥运会的惯例,奥运会期间,参赛运动员手中都会有一个仪器,对举办城市内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四项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有所显示,如果有一项超标,运动员感到不适,可选择提出退出比赛。
而这样的规定成为境外媒体一直“咀嚼”的主要内容,即使是在北京历经7年蜕变之后,仍旧是每次发布会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
在北京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后的第6天,杜少中就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兑现承诺之空气质量、城市规划和善待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主新闻中心的位置几乎座无虚席。
“这一组数据表明空气质量改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杜少中拿出最近几日的检测数据表示。首先这组数据比去年同期在同类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指数总体水平下降了20个百分点,这是减排很重要的结果。第二个问题,污染控制措施包括临时措施已初步显现了成果,但是巩固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继续落实各项措施保证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环保部门一项意外的收获就是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有人在怀疑空气质量是否改善,有人甚至怀疑环保部门的数据,一种典型的说法就是公布的数据当中没有100到130的数据,在这六天当中有113和110,他们正好在100到130区间,所以很多说法不攻自破。”杜少中表示。
在北京奥运会开始后,北京被雾气笼罩,有关中国检测数据有问题的报道见诸国外媒体,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施泰纳9日表示:“北京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在过去几天里,施泰纳走访了北京的环境监测站等地。“我可以非常确信地说,在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城市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这样一个非常尖端的、现代化的环境系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在这方面和北京相比。”
7年努力攻其一役
其实,在这些数据背后,北京市及其周边省市付出了极大努力。
“在申奥之前,在北京的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中并不包括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杜少忠曾表示。
这就意味着,北京要在7年内将人们都不曾注意的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到年日均浓度100微克/立方米的标准下,其 “挑战”可想而知。
为了这些微米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北京也要动“真格”的,目标便是一个争议大户??首钢。以总部经济模式推进北京制造业发展,对于不具备生产优势的产业要进行空间结构调整,与此同时,调整北京市的整个经济结构,那就是向第三产业发展转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首钢的搬迁牵动媒体、政府、企业各层面的关注,当然前提条件并不是将污染物转移,而是首钢企业自身转型的一个契机、北京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契机。
而这背后则与北京的蓝天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钢搬迁能让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这相当于上百家小型工业企业的排放总量。在某种意义上,首钢的搬迁增加了北京的环境容量,能减轻环境压力,改善大气质量。
“从1998年到2008年,北京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了1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气环境质量连续8年得到了改善,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1998年是100天,2006年已经达到了241天。”杜少中曾多次提及这组数字,毕竟,这背后是北京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
与此同时,接下来的“转型”对象则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按照规定,2007年开始,北京率先实行欧Ⅳ排放标准,欧Ⅳ标准的车辆尾气中颗粒物的排放降低了80%。
去年8月17日~21日“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实行机动车单双号出行措施,这个标准对于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按照国家的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标准年日均浓度应该达到100微克/立方米,当时北京年日均浓度是130微克/立方米左右。
记者至今都记得杜少中去年8月23日发布会上露出少见的微笑,他说到,其实他本人并不严肃,可能是记者见的少。
2008年,面对这个毫厘,其措施更为“严格”。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从7月20日至9月20日,北京地区19家重点污染企业将被停产和限产,北京全市水泥企业等也暂时停产。
其实,经过多年努力,北京的天空已经“焕然一新”。北京市民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蓝天巨变。但开幕之初,境外媒体仍不依不饶指责和质疑,尤其把雾气当成污染。而施泰纳认为雾气掩盖了北京的环保工作成果,“有时候你需要一点运气,一点点风,一点点就能够极大地改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