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大街,高耸的建筑,和蔼的市民??奥运的到来,把世界的目光汇聚到飞速发展的北京。近20天的时间里,北京不仅如约为来自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参赛运动员承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竞技体育盛会,还以其崭新的、友好的、进步的姿态向世界诠释了软实力??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极大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迅速增强??这被称为“北京主义”。
自奥运会开幕以来,西方主流媒体不仅对中国的报道量大为增加,而且报道也变得温和、客观起来,正面报道也远远压过了之前一直存在的批判与责难。许多外国媒体对中国飞速的发展与巨大变化表示关注与赞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1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还将继续。该文还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力量,一个不可缺少的影响,并对中国继续温和发展表示期待。美国媒体则频繁使用“新中国”这一概念,来表达北京奥运给他们带来的全新震撼。
北京奥运会同时也让世界记住了一个文化的中国。从开幕到闭幕,北京奥运会为世界呈上了一场盛大的文化博览会,并以无处不在的中国文化感染着四方来客。而世界也以各种方式感受着古都北京的魅力和华夏文明的风韵。日本《朝日新闻》8月13日发表了一篇名为《奥运会是中国成为文化大国的跳板》的文章。文章指出,北京奥运会有很多看点,除了比赛之外,就是重新发现中国的文化力量,中国正在谋求成为一个国际性文化大国。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在12日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事件,同时也是文化事件。和谐集体的理想或许和美国梦一样富有魅力。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还在于,中国以一种不同于西方价值观的独特理念诠释着奥运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而这样的成功同时也对西方的观念做出矫正。这才是北京奥运会成功的最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从之前西方媒体借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进行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到今日世界不断发出的客观、理性的评判声音可以看出,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的“和谐”、“同乐”、“共赢”、“五湖四海”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民的认同。同时,许多西方媒体的态度也在奥运会开幕之后有所转变。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9日发表文章表示,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更好理解这个国家的绝佳机会。该文章指出,西方一些国家领导人在奥运前的抵制言论显示出中国被误解的程度有多深,而在奥运会期间向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表示敬意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美国《华盛顿邮报》18日撰文《中国的增长》,文章表示,西方对中国所有的想当然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加拿大《环球邮报》18日一篇题为《世界是否在瞩目一个新的唐朝?》的文章中称,世人为开幕式上的舞蹈演员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墨笔展示“和谐”而着迷。文章还指出,伴随着中国近来展示其“软实力”努力的是,中国成为了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初生领导者。
美国《生活科学》在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援引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高级研究员的话称,“中国将在奥运会后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个国家将变得“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和更具包容性”。
北京奥运会试图构建的,正是中国人面对整个世界的大国民心态。 有评论说:“一个国家崛起很重要,拥有健康体魄的国民很重要,拥有心态健康的国民更重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有可能使中国摆脱百年民族主义悲情。只有摆脱悲情,民族主义才能变得理性。”而理性的民族主义正是大国民心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国民心态首先反映在对自身的自信与自尊。奥运会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自信,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德国之声”19日有报道指出,中国这次奥运会上几乎没有提到一个词??“东亚病夫”,这原来是中国每届奥运会必提的。报道认为,这本身就是自信心的体现。
大国民心态还反映在对个体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宽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正是中国人的大国民心态。据法新社报道,16日晚,30多名女子七项全能的参赛选手集体向观众表示感谢,感激他们对自己热情的、有秩序的鼓励,“这在奥运史上是罕见的”。
北京奥运会让中国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涟漪效应。尽管对于“北京主义”有不同的心态和解读,但这至少表明中国式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好奇、关注和学习。这是中国给奥运会留下的另一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