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长期看,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仅能够降低价格扭曲导致的短缺风险,保证供应,而且有利于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煤炭、原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给我国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
高价能源:挑战经济增长模式
国际油价今年如同坐了“过山车”。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年初“破百”,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盘中新高。近期则急转直下,短短一个多月内盘中跌破每桶112美元。但这一价格与一年前相比也上涨了60%。
受严峻的能源供需形势、国际油价高涨带动替代能源价格上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今年也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国内原煤、烟煤和无烟煤的煤炭价格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1.7%、21.4%和23.0%。
能源价格的暴涨加大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成本。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0%,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其中,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1.2%,原煤出厂价格上涨32.2%。
虽然我国对成品油、电力、煤炭价格实施管制或价格干预,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不能顺畅地传导到下游产品,但价格的扭曲影响了能源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供应紧张,也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出现汽油、柴油的紧张,煤价高企也使许多火电企业买不起或买不到煤炭,约一半省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地区不得不拉闸限电,这些都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给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敲响了警钟。
目前我国近一半的原油要从国外进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达76.6%,我国电力对煤炭依存度超过70%。随着煤炭需求的上升,我国已由煤炭净出口国变成进出口相当。
专家认为,如果我国不改变现有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将不得不大幅增加石油、煤炭等能源的进口,这不仅进一步加大对国内资源环境的压力,也会给国际能源投机机构进一步炒作能源价格提供借口。
价格改革:破解难题必然选择
我国从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全国销售电价自7月1日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自8月20日起,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这些举措对于逐步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保障供应,进一步抑制不合理需求,将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从长远看,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早已明确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制定了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电价改革方案,建立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能源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
为了遏制煤价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今年连续两次出台煤炭价格干预措施:全国煤炭生产企业供发电用煤,包括重点合同电煤和非重点合同电煤,其出矿价(车板价)均以今年6月19日实际结算价格为最高限价;明确要求秦皇岛港、天津港、唐山港等港口动力煤平仓价格,不得超过6月19日价格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虽然短期内,国家对快速上涨的电煤价格进行了临时行政干预,但由市场供求决定煤炭价格的趋势不会改变,国家对能源、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长期看,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仅能够降低价格扭曲导致的短缺风险,保证供应,而且有利于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