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加工区就能实现1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额,并在三年内达到100亿美元
■本报记者 余庆华 通 讯 员 金厚勋 张建闯
日前,江苏省淮安出口加工区在通过国家9部委的联合验收后,正式挂牌运作。
纵观国内一些出口加工区,从批准设立开始,快的要一年半,慢则要三四年才能建成。而淮安市的出口加工区在今年3月22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后,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几个超大项目就已逐步达产达效。后发之势何以如此强劲?
淮安市副市长史国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出口加工区的挂牌,得益于淮安始终坚持“四个着力”,创出了出口加工区建设的新模式。
首先是着力变不可能和没必要办为有可能和必办。当年在酝酿筹建出口加工区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淮安有淮钢、卷烟厂、安邦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民营经济总量也有相当基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无项目、资金,又没有落实土地的状况下,地处苏北腹地的淮安不可能、也没必要办出口加工区。而淮安市的领导则认为,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相比,淮安的“欠发达”就在于没有外向型经济,没有国际化大公司的落户。而要甩掉“欠帽”,其突破口就是办出口加工区。
其次是着力变三个“基本落实”为“完全落实”。围绕实现“完全”,淮安确定了以招一批超大型企业项目并带动资金落实,以及加速申办土地规划的方略。对有意向落户加工区的大型企业集团,不仅承诺给予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还适时通报申办进程、相关难点和解决方案,把投资方当做自家人。
再其次是着力变“筑巢引凤”为资本运作。筹建伊始,淮安市的领导在调研时发现,如按国内一些出口加工区,先投巨资建道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再引进企业的套路,不仅财政无力承担,还极易产生建成后无项目或少有项目进驻的风险。据此,淮安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台湾鸿海集团投资超25亿美元,兴建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并根据其需要申报出口加工区功能,开始了资本运作。在295天内就完成了一期工程。一个以精密模具、电脑接插件、PCB等产品为主的高科技出口加工基地初步形成。如今,区内已有三家大型高科技企业,注册资本均达9800万美元以上,总投资均为3亿美元,进区企业的投入已逾8亿美元。
最后是在国家正式验收前,着力变“马后炮”为“冲锋号”。出口加工区的验收,涉及道路、房屋、水电、卡口、监控、报警、智能化等软硬件达数十项之多。要经国家9部委的专家论证审核,一致签署认可后才能过关。是等着专家查出一大堆问题、提出一串串意见后再整改,还是主动出击?加工区选择了后者。在不下10遍的地毯式摸排和过筛中,淮安市交出了仅有“东面围网外有树叶太接近”、“物流站内还有一根电杆”、“西侧还有一根路灯杆”等三条意见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