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人士最常说的一句套话就是“变化是唯一的永恒”。但对于热衷于谈论变化的一个行业来说,其领袖人物大部分时间都是只说不做的态度,尤其是他们所在公司的控制权变更问题。苹果 (Apple)、戴尔 (Dell)、微软 (Microsoft) 和甲骨文 (Oracle) 均由20世纪70至80年代的创立者掌舵。
但很快这些领导人将会离职。第一位将是比尔-盖茨 (Bill Gates), 他将于6月27日离开微软。我打赌下一个将是因为健康问题离职的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现年53岁的乔布斯于2004年接受了胰腺癌手术,但最近他的状况非常不好,整个人显得非常憔悴。苹果公关部声称他的身体还不错。问题是人们都知道苹果的公关部就像克林顿一样并非总说实话。如果乔布斯在今年年底还在经营苹果,我会感到很震惊。
即将离职的还包括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 (Larry Ellison)。埃里森声称自己已经63岁,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老(我私下认为他已经有几百岁了,是一个老怪物)。这些天,他对帆船比赛的热情似乎已经超过数据库软件。我猜想埃里森将会收购软件生产商 Salesforce.com,并让甲骨文前任营销专家、现年43岁的 Salesforce.com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接任他的职位。
这些控制权移交将会产生混合效应。对苹果来说,新闻公布当日该公司的股价预计将下跌30%,接下来将出现一段时期的混乱局面。苹果拥有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这些家伙(是的,他们都是男性)聪明而富有经验。但是苹果却没有准备好接任计划。谁将是下一任领导人?是首席运营官 Timothy Cook?他在2004年乔布斯病假期间暂时代替他管理公司。或是设计总监 Jon Ive?他们两人都很聪明。但史蒂夫-乔布斯却不仅仅是聪明。他是独一无二的。令人伤心的事实是:如果没有乔布斯,苹果将大不一样。
而对微软来说,失去盖茨损失就没有那么大。盖茨8年前就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交给他的同事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史蒂夫-鲍尔默 (Steve Ballmer),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减少对公司的管理。过去几年来,盖茨已将重心从微软转移到基金会,力求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史蒂夫-鲍尔默的领导下,微软正在经历公司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该公司的股价也表现平平。Windows 最新版本 Vista 是一个技术败笔,微软自己的员工为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 “Vistaster”。
鲍尔默最近未能收购雅虎 (Yahoo!),这使微软变得更加难堪、软弱和可笑。20年前,微软年轻激进的员工喜欢嘲笑那些管理 IBM、已经完全被淘汰的老头子。如今,新人们把微软视为生产糟糕软件的技术老人。
考虑到最近发生的不利事情,你可能会说,盖茨的离开不无好处,它会为某些新思想提供机会。但看看那些接替盖茨的领导人,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鲍尔默聪明坚韧,但不是技术专家,并且他已经52岁了。接替盖茨成为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的雷-奥兹 (Ray Ozzie) 也已经52岁。他最初就职于 Data General。还记得他们吗?他们10年前就已消失。微软首席研究和战略官克瑞格-蒙迪 (Craig Mundie) 现年59岁,1970年他也就职于 Data General。那年,甲壳虫乐队解散,吉米-亨德里克斯 (Jimi Hendrix) 也在这一年去世。微软的三名高层管理人员正当年时,互联网正处于阿帕网时代,并且那时还没有出现个人电脑。
微软的公关部员工指出,其他几名主要领导人相对来说比较年轻。但是,负责微软互联网部门的凯文-约翰逊 (Kevin Johnson) 也已47岁,他自1992年加盟微软,具有销售背景,并曾经为 IBM 工作过。他同时也是 Vista 的负责人。Xbox 和 Zune 部门总裁罗伯特-巴克 (Robert Bach) 现年46岁, 他于1988年加盟微软。办公应用部门总裁斯蒂芬-埃洛普 (Stephen Elop) 于今年加盟微软,现年44岁。现年43岁的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 (Kevin Turner) 曾在沃尔玛 (Wal-Mart) 工作过20年。
聪明的家伙。了不起的家伙。但他们并不是一群能够跟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的狂热梦想家。看看盖茨和员工1976年的合影,就是盖茨和一群仰慕他的追随者的写照。他们是一群执著于改变世界的人。
当然,微软将参与互联网改革,就像 IBM 曾参与个人电脑改革一样。但是 IBM 最终还是放弃了个人电脑业务,现在主要从事其主机授权和服务业务。该业务不是那么令人振奋,但也还不错。
我认为微软将从现在开始全力捍卫自己已有的阵地。微软持有 MBA 的高管们将从 Windows 和 Office 的市场份额中得到最高利润,尽力缓和这两个产品迟早会发生的衰落并让必然的衰落逐渐发生。
那就是微软的未来:虽赢利但却无趣。无疑比尔-盖茨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我猜想那就是他离职的原因所在。
撰稿:Dan Lyons,福布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