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吃惊的是财税数据。今年1-6月,全国税收收入增长还达33.5%,7月份猛然降至13.8%,企业所得税更是从上半年增长41.5%,到7月份转而下降4.2%,落差高达45.7个百分点。
同样令人吃惊的还有企业存款。今年1-6月企业存款增长还达20.1%,6月底比年初多存1.6万亿元,到了7月份居然不增反降,少存55亿元。所得税的下降,表明企业利润的减少,存款的下降,则表明企业资金的短缺,而企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这一切,均发生在6、7月份上下半年交界之时。
煤、电、钢材需求均出现减少
不仅如此,发改委刚刚公布的电力、煤炭数据,7月份也出现增势减缓,其中煤炭增长10.9%,环比回落6.4个百分点,电力增长8.1%,而去年7月增长达15.5%,业内普遍认为这是需求下降所致。然而,就在此前不久,有关部门还为电煤紧缺、电力拉闸而担忧,怎么需求一下子缩水,增势全部减了下来?
无可否认,经济高增长已成过去。作为两个先行指标,房地产和汽车业的不景气至少半年前已露端倪。房地产不用说了,占国产汽车7成以上的乘用车市场,从今年3月到7月销量已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7月环比下降更达17%。房地产和汽车既是本轮消费升级的标志,又是产业链最长、涉及面最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核心产业。这两大产业需求一萎缩,一大半行业都将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钢铁、建材行业。上半年钢厂还可以用不断提价来应对铁矿石的成倍上涨,现今却不得不以减产、停产保价,而铜、铝等有色金属的减产保价则早于钢铁业就开始了。据媒体报道,南京钢铁公司7月份还有4亿元的利润,8月开始已自动减产10%,即便如此,一个月还要亏损1000-2000万元。
经济缘何从偏热到偏冷?
经济增长都有周期,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经济从偏热到偏冷,竟如此急起直落,老是说要“点刹”,可实际执行结果却总是“急刹”?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和计划的双轨制还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在下游,最终产品市场,例如房地产和汽车以市场为主,在上游,能源、原材料等市场则以计划为主。最终产品市场如房地产价格的彻底放开,引发价格猛涨,并因此促发原材料、能源,乃至所有的大宗商品几乎全部供不应求,一下子呈现过度繁荣。本来供不应求理应由价格来加以调节,但是,恰恰是上游产品的价格管制,使价格扭曲,市场扭曲。再加之上游产品中有的管制(如原油、电力),有的不管制(如钢铁、煤炭),更造成劳逸不均,贫富不均。问题挤在一起总有一天来个总爆发,这就是经济数据从炎夏一下子跌入寒冬的制度性原因。
股市在两个“过剩”里煎熬
由于这次“寒冬”是从下游需求引发的,即一下子从供不应求转而为供给过剩,因此不少人认为经济调整不会短暂,而极有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既然如此,股市就要做好长期筑底的准备。特别是,与实体经济的供给过剩比起来,资本市场还加上另一个“过剩”,即大小非减持引发的股票供给严重过剩。两个“过剩”叠加,其难熬程度当甚于实体经济的“寒冬”。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