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羿彬 广州报道
9月2日开幕的2008年中国国际电力和能源会议上,中国能否建立一个可媲美纽约NYMEX与伦敦BRENT的能源交易中心,再度成为业界反复碰撞的话题。
全球围绕被誉为黑金的石油之定价权的竞争,在筹划中的香港商品交易所(下称“港商所”)浮出水面后,再次激化。
靠近能源的消费市场是否足以支持一个世界级的能源交易中心立足,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业界又能排上怎样的座次?如何确立自身在能源定价权新秩序中的地位?中国的敲门砖可能仍在于一掷千金式的投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西门子能源东北亚业务区总裁Andreas Matthes就透露,根据IEA在2007年的报告,未来25年中国在油气资源方面的投资将高达7150亿美元。
此前港商所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香港建立能源交易中心的意义,在于夺回能源定价权,用中国对石油的供求关系,而非北美或欧洲市场的供求来决定石油的价格。“这是说不过去的,”新加坡Purvin & Gertz国际能源顾问公司高级副总裁John Vautrain却泼了冷水,“无论是纽约还是伦敦,均以全球市场的供求关系作为价格决定的依据。”
“目前全球范围已有足够的石油交易所。”Vautrain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仍对中国的尝试持保留态度,“除了NYMEX与BRENT,单在亚太区,东京、新加坡与迪拜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和能源交易所,但结果都不能算成功。”Vautrain曾在老牌的西方石油企业菲力浦石油公司(Phillips Petroleum)任职。
“我看到的意义,仅仅是中国的能源交易中心将以人民币结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外汇风险,我不明白这跟靠近消费市场有没有关系。”Vautrain指出,无论纽约还是伦敦,都不是产油区,比如北海的石油储备便已枯竭,同时,这两个城市也并没有消费巨量的石油。“NYMEX与BRENT的成功之处,在于汇聚了国际上的巨量资金进行能源交易,中国需要考虑这个决定性因素能否复制过来。”
反之,阿曼荣誉领事、伊朗驻华商会执行董事Farzam Kamalabadi则对在中国建立能源交易中心兴趣浓郁:“中国消费着包括石油在内的巨量能源,我看不出中国不运用自身在需求上的影响力寻求价格话语权的理由。”他表示,无论在珠三角、还是天津或长三角,石油交易所的存在和随之带来的交割业务,将能满足中国部分的能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中国锁定能源供应的目标。
但现实是,港商所目前无法保证内地的市场参与者能否豁免于严厉的QDII额度;而国内无论是号称要打造出亚洲燃料油交易中心的上海,还是刚刚建立石油和煤炭交易中心的广州,都是封闭市场,非人民币资金根本无法参与。
根据油气领域咨询机构FACTS Global Energy在论坛上的分析,全球由于石油储量和产量分布权重版图的变化,引致传统的石油话语权秩序重置,为目前各国对能源定价权的争夺提供了注释。
该机构的观点是,石油产量增加的胶着状态,很可能只是地缘政治较量引发的。
中东油企的崛起,促成迪拜等中东口岸雄心勃勃地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NYMEX和BRENT的作用,确定属于亚洲的新价格秩序。《金融时报》此前亦预测,来自中东和俄罗斯、中国的石油公司,在这些国家的能源话语权上升态势下,将取代包括埃克森美孚的旧“石油七姐妹”。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