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002142)内退员工,没有得到宁波银行股权,状告宁波银行做低净资产,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以免息贷款入股,属于违规。对此事件,《投资者报》专访了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监管局有关负责人。
《投资者报》:为什么宁波银行要在2004年进行增资扩股,并发行3.6亿股的职工股?
宁波银监局:2004年正是前一轮经济紧缩,当时的宁波银行不良率很高,银监局强烈要求宁波银行增加资本,是政府下决心来增加宁波银行的资本。
而在2004年,增加资本很困难。所以当时做了很多工作,
雅戈尔、杉杉等公司才陆续来入股。根据2000年人民银行的函,城商行内的职工,持股最高不能超过20%,自然人最高不能超过5%。
18亿股的20%,所以发行职工股正好3.6亿股。同时,也正是因为有职工入股,使得企业也更有信心来入股。
《投资者报》:入股价格是怎么计算的?2004年的宁波银行每股净资产只有0.83元,而按照2003年的计算,2004年的每股净资产应该有4.18元。另外为什么在2004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是负的,而在2007年的会计报表中,2004年的利润是正的,而且数额很大?
宁波银监局:这确实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引起的。2001年10月,财政部出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报表依据制度准则而做。而上市有新准则,在2007年,又把前几年的会计数字进行追溯。
而在具体的会计报表中,比如怎样做实资产,一个亿的贷款到底有多少。之前只要提准备金1%就可以,但是为了上市,就要清产核资。比如这一个亿,实际上要5000万元损失,由于标准不同,净利润对支出方的影响很大。造成了会计报表数据的不同。同样对准备金、充足率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如果拨备多拨、多提,都会产生影响。
《投资者报》:怎么看宁波银行的免息贷款?
宁波银监局:其实宁波银行的贴息贷款,并不是免息贷款。
这是2004年初的房贷政策,职工可以享受贴息贷款。事实上,并不是职工不要付利息,而是银行在职工的工资里扣除,职工并不知道而已。
这也是对1998年后福利分房政策的一种补偿。年底正好又碰到宁波银行的增资扩股,职工可以入股,两者之间并没有有些媒体所说的必然联系。
《投资者报》:为什么有一些员工并没有得到股票呢?
宁波银监局:当时宁波银行行长多次开会,鼓动全行员工及其员工家属,希望员工入股。而部分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由于年初买了房子,而年底又要买股,没有足够的钱,就放弃了,所以有一部分员工并没有持有股票。
当时宁波银行上市的前景也并不明朗,所以也有些人放弃了这个权利。
因此,宁波银行要求有职位的员工能够多买点。正是因为情况并不明朗,所以内退员工也并没有提出异议,而是等2007年上市了,才提出要有股票。
《投资者报》:为什么在上市之前,又出现了员工之间的股权变动,而高管的持有股权更是增加到了几百万股?
宁波银监局:增资扩股是按照公司法来做的,方案都要审批。至于股份变动,只有变动5%以上要审批,5%以下股东转让不需要审批。至于员工之间的股份转让,以及高管股权的增加,只要不超过5%,就不需要监管部门审批通过。
央行规定,自然人持股不能超5%。18亿股的5%。是900万股,而持股最多的陆华裕是700万股,并没有超过央行的规定。
《投资者报》:职工入股的资金都是自有资金吗?如果都是自有资金的话,以董事长陆华裕为例,有700万股,当时他就要700万元。再加上150万元的住房贷款,还有500万股权质押在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按照《招股说明书》,其用途是用于购房贷款。这样当时他的自有资金或许超过1000万元。而之前,他仅仅是宁波财政局的一个领导,有那么多钱吗?
宁波银监局:至于资金来源,在《招股说明书》已经写得很清楚,并得到律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而且几家会计事务所都是很有名气的。
同时,陆华裕是2000年过来做宁波银行行长的,工资也不低。至于陆华裕当时是否有那么多资金入股,那是陆华裕的家庭资产负债配置问题,关于陆华裕的家庭贷款到底如何并不清楚。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