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近日抛出的“百亿热钱过江”的调研报告语惊四座。9月4日下午,广东保监局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作出澄清。但显然,这番“有理有据”的回应并未令郝演苏教授信服。9月5日下午,郝演苏做客搜狐理财频道,接受了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
一辩
“热钱”8.3亿还是100亿?
广东保监局称,其调研结果与“百亿热钱”的说法相去甚远。其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郝演苏所提及的珠海、中山、东莞三个城市投保的境外人士共6991人,保费仅为8.3亿元,占同期人身险保费收入的8.33%,人均保费不过11.9万元。
“‘8.3亿’只限于三个城市,我的调研点主要就是这三个城市,但我所指的是整个广东省。境外人员活跃的城市都可能存在这个问题,北京、上海等城市也不排除,这是其一,”郝演苏说,”其二,很多香港人到内地银行办理大额存款很少用真实身份证,而是借用内地亲戚朋友的身份证。”
郝演苏向记者回忆起在广东调研时一位保险业务员所描述的情景。他们遇到的一些到银行买万能险的人,从形象上判断是香港人,但结果却拿四川年轻女孩的身份证来办理,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也不好拒绝。
郝演苏认为要及时研究这些“不可查”资金的风险,并且建议应该从内地的保险制度上界定是否允许境外人士购买内地保险。而且,对于境外人士委托内地人士购买保额很高的理财型保险也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反洗钱法》作一些相应规定,或者了解资金来源。“内地银行对于反洗钱的要求很严格,但是银行保险不是银行存款,银行人员能不能按照《反洗钱法》的要求履行相关职责?”
二辩
保险是否“热钱”土壤?
内地保险产品是否已成为境外资金套利的“金土地”?广东保监局的数据表明,或许内地保险产品并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广东保监局调研的一家在香港和内地都有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销售的一款万能险,它在香港的结算利率达到5%,而在内地仅为3%。
对此,郝演苏回应说:“香港的万能险所公布的收益是高于内地的,但是别忘了,港币和美元挂钩,人民币升值后比港币值钱了,香港与内地的实际利率是一样的。我看到广东保监局的一个数据,其认为内地民众出去买理财品的比香港那边进来的要多,这个观点我不同意。现在有人愿意拿人民币换港币吗?有人愿意拿人民币换成美元存款吗?”
郝演苏进一步解释说,广东人的金融意识在全国是比较超前的,他们不会冒着货币贬值的风险大量购买香港的产品。
而对于广东保监局所质疑的保险产品是否具备“热钱”套利特征,郝演苏说:“我所明确的‘热钱’的概念就是来得快、去得快。‘热钱’也投资,但是要以经济环境为进退标准。如果人民币升值空间预期到顶了,而香港股市也转好了,它们就跑得快了。”
三辩
“热钱”是否将造成震荡?
广东保监局认为购买内地保险产品的境外资金规模仍然很小,不至于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
郝演苏则表示,“简单地看,100亿元放到全国的盘子里面确实不大。”他也并不认为百亿“热钱”袭来是“洪水猛兽”,但目前在“热钱”的推波助澜下,披着保险外衣的理财型银行保险的暴涨局面(银保收入占上半年人身险收入总量的79%),与制造“投连风波”的2002年人身保险市场的走势极为相似。
这一情形也让另一位保险界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感到忧虑。他对记者说,目前保险“赔本赚吆喝”的情况与1997年、1998年时的保险业大起伏极其“神似”。“当时《保险法》公布时间不长,对于保险公司投资限制很死,保险公司的资金百分之七八十在银行存着,传统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至少8.8%。当银行下调利率后,保险公司卖一单亏一单。但即便如此,为了做大规模,各家保险公司业务员仍然加班加点,后来积累了在当时算起来有500亿元的巨额利差。”庹国柱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