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市民购买商品住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据了解,西安市《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
正当万众期待房市发生根本性改变,回归理性的时候,西安市率先沉不住气了,开始出台政策,表面对购房者给予财政补贴,实际上却在暗中托市。按照这一轮经济发展特点,房地产市场在各城市发展中所占比重,相信持西安这样想法的绝非个别,只不过,西安走在了其它地方的前面。
相信西安在作出这一政策托市之前,也是经过再三苦思,肯定也考虑过此举可能冒着公众斥责的巨大风险,只不过实在难寻突围之策罢了。作为建国以来最大的投资手笔,日前,西安市启动了总投资1400亿元的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计划,据称这将成为西安“翻身”的一次突围之举。按照这一计划,10月中旬将完成拆迁,10月底,大明宫遗址公园内部基础设施及遗址周边的改造工程将正式开工。意欲克隆纽约第五大道发展效应的西安,自然不愿也不敢让眼前的房价出现太大的逆转。
1400亿元的庞大投资规模,对2007年生产总值(GDP)才1737.1亿元的西安,其经济拉动效应显而易见。在这一发展蓝图之下,能否吸引更多的房地产商,引入更多资金,既取决于当地的政策环境,更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能否保持红火。没有高回报,房地产商自然不可能投资。缺少房产的鼎力支持,作为最高年财政收入仅125亿元的西安,也无法吃下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于是,托市为房地产商以发展信心,必然成为西安优先思考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安的救市之举,其实也是在救自己。
值得关注的是,像西安这样大动作的并非孤例。在尝到房地产市场暴涨带来经济发展甜头的地方政府,自然对这种“短、平、快”的发展模式越发青睐。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就纷纷制订庞大的地产宏图,要么通过复古,要么寄希望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从而拉动地方的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本身没有错,房地产市场要发展也没有错,关键是我们的社会能够承受多快的发展。换句话讲,地方发展经济要落实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上来,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像房地产这样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现有决策机制中,民生影响究竟权重几何?民生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乃至遏制地方政府的盲目发展冲动?(禾刀)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