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网站日前公布《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励和补助办法》指出,中央财政将对各地2007年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撤并1个乡镇或区公所奖励50万元;按县算账,比2006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1人奖励4000元,同时对人员增长超过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的县,超过部分每人扣减500元。
很多人对财政部这种“花钱买精简”很不以为然,似乎财政部的做法是对县乡政府机构精简不力的一种妥协,甚至会使国家财政陷入如下怪圈:基层政府周而复始地膨胀-裁减-奖励-再膨胀-再裁减-再奖励,最终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财。这样的观点其实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只有将财政部的奖励行为放到中央煞费苦心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高度,才能对奖励的意义有更积极的解读。
需要强调的是,县乡政府精简在先??奖励只针对2007年的精简情况,而财政部的奖励办法则是在今年8月份才出台,这就撇清了财政部以奖励之饵,“引诱”基层政府参与精简机构赢奖金的嫌疑。
如何解决县乡政府的财经困难?有很多人认为只需要大力精简机构就可以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客观地说,冗员问题的确在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但还起不到从根本上颠覆基层政府财政局面的作用。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是在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之中,制度转型的有效支持不足而积累的矛盾,在基层政府理财层面的一个集中反映。从199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经济性分权的分税制阶段,初衷是希望由此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五个层级的分税制道路,但至今由于种种原因依然无法走到这一步,为地方财政今后的分配不足问题埋下了伏笔。从这一年开始,地方政府四个层级中间也很明显地出现了事权的重心下移而财权、财力的重心上移这样一种背离。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财政支出基数越来越大,而与此对应的是没有一个相匹配的财政收入渠道。
政权、事权、财权、税基的不匹配问题,对基层政府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在取消农业税之后,甚至出现了无税可收的窘境,还有一些地方学习大城市的土地财政聚敛之法,基层财政中土地财政比例极大,将自己孱弱的身板与房地产商的高价战车死死地捆绑在一起,一遇中央的宏观调控就陷入了自顾不暇的地步。还有一些基层政府依靠这些年经济高增长的良好局面,乱投入、乱花钱、乱举债等现象非常严重。几年前,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报告就曾经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已经超越金融风险,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的首要敌人。
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从2005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700多亿元资金,实施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为目标的“三奖一补”政策,激励全国财政困难县乡加快解困步伐。这次财政部对各地2007年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就是上述思路的延续,其用意绝非是“花钱买精简”这么简单和狭隘。
中央财政现在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增加中央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县乡政府解决财政困难问题。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依然不能改变县乡财政薄弱的根本问题,只会进一步夯实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做的,是改变县乡政权、事权、财权、税基的不匹配问题,需要回到1994年的制度设计源头对整个体制重新安排。这个问题不解决,只能使“强中央、弱地方”的局面一直维持下去,加大行政运行成本,无助于建立一个高效的、适度规模的服务型政府。(上海 编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