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过度包装来看,既然靠企业自律无异于与虎谋皮,那就应该用法律手段,拉起一道"高压线",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9月10日《京华时报》报道,9日下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立法听证会在国家质检总局举行,来自行业协会、企业等各个阶层的27名代表参与了听证。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条例提出的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商品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的15%两项技术参数,成为所有企业代表质疑的焦点。
为什么所有企业代表都不约而同地质疑这两项技术参数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如果这两项技术参数得以通过,最终成为企业不能碰的“高压线”,就可能断了一些企业的“生财之道”。如今,靠过度包装来抬高商品价格,已经成了一些企业的潜规则,这两项技术参数触到了企业的痛处,他们能不质疑吗?
近日,笔者在商场买了一盒包装精美、标价近百元的“礼品月饼”,到家拆开后发现,里面只有四小块月饼。试想,如果只是这四小块月饼,撑死卖个二三十元,可一旦“穿上”商家精心打造的礼盒,身价立马就大幅上涨了。时下,商场里有着如此豪华包装的商品可以说比比皆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可以借此成倍抬高价格,如此快捷的生财之道,商家怎能轻易放弃?
然而,消费者买的是商品,而不是包装,过度包装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当然,考虑到运输安全和方便携带等因素,商品需要包装,但包装必须适度。从商品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售价15%这项参数引起企业强烈反应来看,在现实中,许多商品的包装是大大高于这个参数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在买东西时,要为无用的包装付出不少钱,这显然是一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通过此事,我们还不难看到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首先,过度包装是对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大多数包装物都被扔到垃圾箱里;再者,大量包装物被抛弃后,加剧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过度包装的泛滥,在社会上引领了一种奢侈之风,与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背。
无论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还是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都需要剥下商品的过度包装。近年来,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热门话题,捐款捐物、扶贫济困是一种社会责任,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在一切运营活动中都要承担社会责任。就过度包装来看,既然靠企业自律无异于与虎谋皮,那就应该用法律手段,拉起一道“高压线”,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