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深度阅读

下岗女工的“养命钱”2245点下基民生态调查

  编者按 自2007年底开始至今的这轮“波澜壮阔”的股市大跌,已让中国A股市场成为年内全球“跌市”的NO.1。人们形象地将之比作“股市地震”,其“震级”之大,波及之广,持续之久,让人刻骨铭心。

  在诸多被关注的主体中,基金业绩和一些制度规定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绵延于报刊网络。
当然,在对资本损益的算计外,人们对当事一方的基民,包括其对基金的认识、损益状况以及投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等问题,却关注甚少。

  今天,我们试着走近这个身处市场风浪深处的弱势群体,力求用最真实的语言,记录他们的悲喜忧愁。

  一个下岗女工的“养命钱”

  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五。对于陕西省铜川市三里洞煤矿下岗职工,46岁的李晓琴来说,这天和其他时间没什么两样:大晚上就开始串麻辣串子,一大早便和老公上街吆喝买卖。当然,今年的中秋还是有些小小的不同:一是儿子考上大学了不在身边;二是当晚还可以向记者说说买基金的心酸事儿。

  5000多点入的市

  我们是晚上8点准时碰的头,因为知道我的身份,李晓琴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基金能回本吗?要等到什么才能回本?”

  我一时还真没答上来,只是说要些时间。

  投资基金这回事,李晓琴是从院子(小区)里的邻居那里听说的。去年的七八月份,市场火得不行,指数一天天往上蹿,基金净值每天都在涨,小区里的人们整天都在议论股票和基金,最后人们都没能挡住这个赚钱的“诱惑”,纷纷下了水。

  回想起买基金的情景,李晓琴到现在都觉得晕乎,“我是去年8月份买的,10月31日也买了一点,指数在5千多点买的。院子里的同事们都在买,所以我也跟着买了。我什么都不懂,都是跟着别人瞎买进的。我们这里都买基金,起码有50%的人都买了。大多数都是3万多元,最多是8万多元。这些都是矿上给的工龄钱。”李晓琴说。

  李晓琴所在的地方是陕西省铜川市三里洞煤矿,她说,那片全都是矿区,因为种种原因,以前的煤矿全都“下马”了。破产那会儿,矿上按照工龄一次性补偿了几万,把工龄买断。现在,国家还发点生活费。

  李晓琴说,她身边买基金的都是些下岗职工,国家给的养命钱都舍不得花,放在银行里利息又低,大家都说在“缩水”,所以就拿出来买基金,赚点买菜的钱。

  认为基金没风险

  和大多数初涉资本市场的人一样,李晓琴和她的邻居们看到的都是收益,而没有意识到风险,也即如此,“存银行”还是“买基金”成了他们的单选题。

  “院子里那些买过基金的人说,银行利息非常低,说是闲钱买了基金还能赚点买菜钱,谁知道都是在骗人。”李晓琴不无抱怨地说,“那会儿没人提醒她风险,银行工作人员也说,"买基金100%没有风险,就好比把钱放到银行一样的,银行利息低,买基金还能赚点生活费"。我们心想,国家银行买的还能上当?”

  当我追问,购买基金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有没有问你的收入状况和家庭状况时,李晓琴的回答是:“没有。”

  一年之后,提到这些,李晓琴的心情尤为复杂。她说,今年儿子考上了陕西科技大学,开学要8800元,学校每月生活费差不多要600元。因为去年买基金,钱都被套牢,家里又没钱,儿子开学的钱全都是向陕北亲戚家借的。怎么说,自己也算职工家庭,如今儿子上大学却要向陕北的亲戚借钱,她真的很难过。

  李晓琴夫妇下岗后,每月600块的政府补助成了她们家的重要收入来源,现在儿子上大学了,这些都得给他做生活费了,而夫妇俩则只能想办法,起早摸黑地靠着做点麻辣串生意,维持生计。

  “养命钱”亏损过半

  李晓琴说,她把3.3万元“养命钱”都投到基金里去了,现在已经赔进去1.7万元。她问记者:“我的钱还能不能回来?他们是不是不给我们还钱了?”在李晓琴这里,这个“他们”指的是银行。

  李晓琴买的是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两只产品,让人感到震惊是的,李晓琴对基金公司相当陌生,不知道基金公司还有网站,也没有收到基金公司任何的客户账单,更不知道基金公司还有免费的客服电话。李晓琴说,当初,买完基金后银行通知说,一周后,自己去银行打单子。“上面用电脑打出来的,内容包括:你几号买的基金、价位是多少、购买的时间、持有多少份额,再没别的了。”

  “就打了一次单子,从那以后我就没有收到银行的单子了。”李晓琴说,“基金公司什么也没发来”,账单从来没有收到过,电话也从来没有接到过。而对于自己购买的基金赚了多少、亏了多少,李晓琴说,要到一家专门介绍基金的门户网站上去查询。而如果要赎回,银行给说,“拿上基金卡来赎,你自己想什么时间来,就什么时间来。”但事实上,现在亏得太厉害了,大家都不敢动。

  在我们谈话的始终,“不懂”二字是李晓琴用得最多的一个词,而她最关心的事情则是,银行什么时候还钱,会不会还钱。因为直到我跟她讲清楚基金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前,质朴的李晓琴一直认为,购买基金是把钱“放到银行”,自然,还钱也是银行的事。

  然而,当了解如此之多的真相过后,李晓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回本金,因为,那是她和她老公的“养命钱”。

  10年老基民:

  不要抱太多幻想

  施先生从1998年起就开始购买基金,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基民。“美国有种说法是:成熟的投资理念就应该是把资金交给专家管理,自己专注于擅长的事情。当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实在不适合炒股时,就开始买基金了。”

  10年前,中国基金业才刚起步,新发基金少,施先生一度发一只买一点。直到现在,施先生手上的基金已经有50多只,且全部为偏股型基金。“你肯定会问我为什么不做组合,降低风险。实际上,买基金对于我来说就相当于买股票,只不过是交给专业机构管理而已。至于低风险类的资产,我会另外做配置,就不需要通过购买债基或者货币型基金来实现。”施先生解释说。

  坚持了10年的基金投资让施先生获得了基本满意的回报,但是今年以来A股超过60%的跌幅施先生也没有“错过”。“2006年发行了一只LOF基金天治核心,其"核心-卫星"的投资理念我觉得挺有新意,就买了。本来表现不错,但2007年10月份,它进行了一次拆分,净值归一,份额增加。到现在这个行情,成了四毛多的便宜基金。”

  不过,面对亏损,施先生心态倒也平和,因为他的投基理念有二:其一,长线投资。长达10年的投基经验证明,随着时间推移,基金净值起伏终究会熨平。其二,追求平均收益。“人人都想赚超额收益,这怎么可能?”施先生说,“只有在我们擅长的本职工作中才有可能取得超额收益。投资大多数人都是外行,所以不用想太多了。再进一步说,最优秀的人才也不会都来为大众服务的。管理费就1.5%,我们也不用抱太多幻想。”

  农行理财师:

  我“被迫”成为基民

  杨小姐是农业银行的一名理财师,谈起自己作为基民的心路历程,她笑了笑说,当初是“被迫”成为基民的。

  杨小姐说,当初自己也是在银行,大概是2002年快到年底了,那个时候基金卖不出去,但是为了完成工作指标,所以只能自己买,但后来自己买的这些基金也使得自己小赚了一笔。

  杨小姐说,现在的情形跟当年很像,基金现在也很难卖,所以为了完成任务,我也只能自己买,但我觉得,在大家都不愿买的时候,或许真的可以买点了。

  去年啊,很多人找我开后门,希望能够早点下单,那个时候银行还没开门很多人就排起了长队来买基金,现在啊,我都不怎么敢介绍让人买基金了,别人亏了我也不好受啊。去年还有很多人打电话来给我道谢,今年客户不抱怨也就算好了,今年市场跌成这样我的一些老客户也流失了。

  某基金公司员工

  为表忠诚亏了70

  %最早买基金是在2006年左右,那个时候买的是货币型基金,大概年收益是在3%点多吧,后来买的是指数型基金,当时是8毛多买的,结果后来涨到1块多钱就抛了,但后来这只基金涨到了2块多。于是,我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对于基金要长期持有。

  后来我到了基金公司,为了表示对基金公司的忠诚,基本上是在点位最高的时候买了我们公司的股票型基金,由于规定是基金公司员工在半年内不能抛,所以到现在亏了近70%了我也不想抛了。

  哎,我是在牛市开始的时候买了货币型基金在熊市快到的时候买了股票型基金啊,现在总结出一点就是对于基金也不能长期持有,也要做波段。

  某私企财务

  几乎忘记所购基金的名字

  “紫外线”是“基金-基民群”里一个女孩的网名,是地震灾区??四川雅安一家私企的财务人员,也是我接触的人中比较懂经济的一个。

  在她的网络空间里,最新的帖子题目叫“雅安也是地震带”。而在跟我聊天的时候,她也不时地提到地震的事,说现在经常有小震,大震不知什么时候会来。已然,地震灾难她的心里烙下阴影,恐惧与防备,兼而有之。

  “紫外线”是2007年5月投身“基民”队伍的。她说,开始买基金的时候,是瞄着“奥运行情”去的,那个时候买基金,大家蜂拥而上,生怕迟买一天就少赚钱,“基金净值一天天地涨,你能不买吗?”“紫外线”说,当然,也受了一些营销的影响。她说自己买的基金都是嘉实、银华、融通、广发、长城等公司的产品,选择的是红利再投资,因此3600点进了点,赚的钱又在6000多点买入。

  在股市形势喜人的时候,她能跟同事们唾沫横飞地聊到忘记工作。但现在,她在谈到自己买的一只基金时,费了老半天劲才想出名字来,直说,已好久不看了。

  本以为一年后汹涌澎湃的“奥运行情”将为自己带来滚滚财富,却不料,一年内的两场“大地震”让她变成了双重“灾民”。天真的“紫外线”最后问我,“你能帮我们涨回来吗?”

  网上基民留言

  1.“基金公司替我们赚钱的时候收管理费,现在都亏得一塌糊涂了,为什么还在收?”

  2.“专家说话都不算数的,什么投资价值,什么长期持有……他们自己说的,他们现在还相信吗?”

  3.“我去年8月份开始买基金,10月份就转到股市,然后一直到现在屡败屡战,我的信念就是: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那里爬起来,所以我坚持着。”(谢卫国吴晓婧实习生朱宇琛)来源:上海证券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晓琴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