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经济减速之时正是结构优化之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特点,GDP平均增长速度为9.67%。但是,这种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污染、大量占用土地的粗放式发展路径基础上取得的。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和资源、环境、社会等成本要素的持续上升,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需求。

  目前的结构调整就是从原来以外需主导的经济增长调整到以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从原来大量依靠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投入等推动的经济增长转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为主要动力的增长。在经济回落和结构调整过程中,逐步淘汰高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在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和内需增长乏力的问题。在美国,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占70%左右,而我国大概只占35%。因此,在出口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当前提升国内消费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是,要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在我国的财富分配中,过于向政府和国有企业倾斜,这削弱了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且中国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当教育、医疗走向市场化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民众负担的加重。同时,持续增长十年的高房价又将民众多年的积蓄洗劫一空,内需还怎么能够拉动?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通过增加投资来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而在我国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占到了GDP的50%。这样一种投资结构导致出现了与政府投资相关的形象工程以及地产、钢铁、水泥等行业过热,而大多数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国制造”则走向冷清的局面,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这种靠投资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国有资产太过庞大、政府管制太多。

  因此,在国内多数地方的交通、通讯、城市基建等基础设施均已显著改善、工业产能已经过剩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促进能源、原材料消耗较少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当前政府需要做的是完善投资环境而不是直接参与投资,把消费和投资的决策权从政府还给老百姓,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良好发展格局。

  不可否认,经济放缓对我国社会和民生会带来一些困扰,但我们应抓住机遇,变消极为积极。首先,它有利于我们总结30年连续高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全面客观地总结和认识市场经济对国家的长远影响,有利于建设与我国战略利益相适应的市场管理体系。

  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体现在企业新生和旧有企业的破产上。当前一些特定行业的企业面临新旧更替的难关,这些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靠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生存,属于应当被淘汰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若倒闭又会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不得不给予政策扶持。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迫使这些企业进行结构转型或技术升级,而对于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来说,应当通过农村产业化来吸纳劳动力。否则一味靠政策扶持,维持这些企业的勉强经营,那么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就可能停滞。

  严格地说,中国现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弊端。尽管在经济面临冷却的客观形势下,中国政府已经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提高了2%,并放宽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其它一些制造企业将享受进一步的出口退税政策,而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也作了下调,以帮助特定行业的一些企业渡过难关。毕竟只有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才能谋及长远。但为了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只有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才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之策。

  (本文作者: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该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