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举行的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国产大片《集结号》一举获得四项大奖。
也正是这部投资高达1亿元人民币的国产战争片,成为国内银行首次“触电”的成功之作,它获得了
招商银行5000万元的无担保授信贷款。
随着《集结号》的1.8亿元的票房收入的巨大成功,文化企业向商业银行筹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
开辟融资新渠道 对招商银行来说,这次的创新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招行把对《集结号》的贷款作为公司银行转型的一次尝试。”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华谊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受到投资者青睐,市场相对成熟。我们按中小企业贷款性质和管理模式来发放和进行信贷管理。”
事实上,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等影响,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业务创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选择。
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像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内地的电影产量超过300部,仅次于印度、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四位。2007年我国电影票房近3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票房约在17亿元以上,占总票房的55%,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然而中国的现状是,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长期苦于资金短缺。熟悉国内影视行业状况的人都知道,国内影视界在资金筹集上一直面临着巨大压力,一些名导演及其背后的公司尽管是市场炒作高手,却在资本运作上却少有经验。
即使是商业大片,其大致的操作思路也只是以预售等形式吸引境外投资者,又或以合作拍摄的方式筹资。对于一部票房前景看好的影片,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过高。利用相对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完成拍摄一直是影视界大腕们所梦想的方式。
《集结号》向银行融资取得成功,无疑向影视企业开启了一道新的融资之门。
据了解,目前在欧美成熟市场,电影是银行贷款投放的“宠儿”之一,他们有专门公司做影视拍摄的完工担保,影视公司可以直接到银行去贷款。在中国香港,电影人不仅可以直接向银行贷款用于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而且还有专门的政府基金提供支持,所以即便拍摄或销售失败,这个基金也能承担一定的损失,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
北京银行图谋创意产业融资 文化创意产业和制造业行业特征一样,都有制造、品牌、营销、渠道等环节。只不过前者的风险点比较特殊。对电影界来说这是新融资渠道的曙光,而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亟待挖掘的金矿。
北京银行,身处北京这个领中国文化风气之先的都市,准确的把握住这个城市的精髓,于2006年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了《构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课题,引起有关方面重视。2008年4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
根据政策,北京市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贷款、符合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方向的企业,按照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至10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这就极大地减轻了贷款企业的负担。
随后,北京银行借助政策优势,后来居上,开始大举进军文化产业领域。
今年8月,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1亿元的电视剧打包贷款,用于今年华谊开拍的所有剧目,共14部456集电视剧,包括张纪中的《兵圣》、胡玫的《望族》、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等。而华谊兄弟传媒则承诺将北京银行作为其电视剧业务的独家合作银行和其上市募集资金归集行。
除了华谊兄弟获得北京银行最大单版权质押贷款外,还有很多影视企业也得到了北京银行的“青睐”。被誉为“东方魔幻大片”的《画皮》就获得了北京银行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北京和声创景影视技术有限公司的《长江七号》、吴宇森的《赤壁》、徐克的《深海寻人》、侯勇的《白银帝国》等电影音频制作,北京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的《爱情来电显示》、《命运呼叫转移》等影视项目也相继获得北京银行融资支持。
此外,2007年11月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促中心举办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合作,从签约至2008年7月末,北京银行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企业贷款37笔、金额6.45亿元,对涉及影视制作、设计创意、出版发行、广告会展、文艺演出、文化旅游、古玩和艺术品交易等不同行业提供融资支持。据统计,自去年北京市启动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以来,北京银行发放的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发放总额的90%以上。
(责任编辑: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