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罗晟 发自北京
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已现,全球决策者开始考虑失业率上升、工作岗位减少、甚至经济放缓持续时间延长的风险。
中国银行业首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出炉。
该报告直指地方政府扰乱银行经营的四大乱象,称地方政府过度信贷举债和破坏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报告警告,一旦地方政府的信贷举债负担超过了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25日,世界环保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在北京共同发布了《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业战略: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和发展趋势报告》。
银行监管过于宽容
报告指出,中央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逐渐减弱,但国有商业银行依靠政府信用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地方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直接干预虽然也已减少,但是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破坏金融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报告称,中央政府依然通过一些直接或非直接的方式给国有商业银行支持。最突出的表现为,政府出资为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大规模注资银行,对有问题的大银行的监管宽容,并为之提供信用担保。
一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中央政府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金融资源行政化配置的后果进行“买单”。但该报告认为,中央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支持,导致银行缺乏提高自身信用的动力。
该报告建议,减少国有商业银行依靠中央政府信用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建立市场化的金融稳定框架。当前最突出的就是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破产制度,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安全、高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地方政府过度信贷举债
报告提到,地方政府通过间接方式造成大规模的财政债务。
根据现行的法律,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向银行借款。但报告称,一些地方政府采用由地方财政下属的各个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相互担保贷款,地方财政通过财政拨款支付贷款利息甚至逐步归还贷款本金,从而成为事实上的财政债务。
报告分析说,地方政府过度信贷举债的首要原因是,地方经济超速增长导致城市建设资金需求急增,现有城市建设投融资的界定不确定,因此大量投资回报不确定的城市建设项目必然成为财政性融资对象,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城市建设大部分的资金供给。
报告相信,现行的金融市场环境和银行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具备大规模财政性举债的可能。一是金融市场资金极其宽裕;二是银行出于短期信贷安全性的要求,偏好政府项目或政府担保的项目贷款。
上述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一旦地方政府的信贷举债负担超过了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扰乱银行经营
此外,报告还强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全国性银行,拥有众多的各级分支机构,由于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总行的控制力减弱,许多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的过程中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或干扰。
该报告注意到,随着金融监管的完善,早期地方政府直接查收国有银行的信贷活动和人事任命的情况已有所减轻,但地方政府至少仍存在四种严重扰乱银行经营的现象,以牺牲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和利益来保护地方利益: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各种逃避银行债务的不法行为持默许态度,暗中给逃债企业撑腰,致使银行的资产不能保全。
其次,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对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开展税费及各类执法检查,迫使银行妥协于地方政府的某种目的。
再次,地方政府调配财政事业单位存款等行政资源,诱使银行就范。
另外,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命令,阻碍信贷资金在商业银行内部统一调度和地区之间横向流动,人为地制造市场封锁和地区分割。
点名三鹿贷款问题
“我估计在座的银行中肯定有一些给三鹿集团贷款的吧。”出席昨天发布会的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讲到这时,台下埋头翻阅报告的银行业人士都抬起头来。
当天,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其他为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均有代表到场,但没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
“三鹿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达标,也许不是恶意违规,但一定是企业的内控不严格。假如三鹿一蹶不振、走向破产倒闭,在座给三鹿贷款的银行肯定会受到影响。”张健华指出。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