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市“组合拳”推出后,不断有大股东进行增持以响应,同时,大小非也在利用这一利好不断地通过二级市场及大宗交易系统减持。二者在未来将寻找一个力量平衡点。
“经济趋势下行和大小非问题,将制约市场反弹高度。
央企高位停手
国资委搭台,央企唱戏。
自9月18日国资委表态支持央企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后,9月23日-25日连续三天,先后有中国石油(601857.SH)、中煤能源(60189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中国银行(601988.SH)和中国联通(600050.SH)等大盘央企股公告被大股东增持,增持金额合计约为10.54亿元。
9月26日,又有6家公司公告大股东或高管增持,但其中没有一家央企,是否显示在市场处于相对高位时,未入市捧场的大股东们已开始盘算目前的增持成本是否过大?或者忌惮其他因素?
毕竟,如果从9月18日的1802的低点算起,大盘已累计上涨近30%。
沪深证交所数据显示,与大股东增持同时进行的是,大宗交易系统的大小非减持亦在持续进行。
通过对比“三大利好”出台前后一周数据,可以发现大宗交易借“利好东风”明显趋于活跃,后一周成交金额较前一周增长3.19倍之多。
上海一位曾参与过大宗交易的私募人士向记者分析,“里面有正常的大宗交易,但还是有一部分‘大小非’借利好过桥出逃了,ST赛格(000058.SZ)就是一个例子。”
公告显示,ST赛格第二大股东“广州福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18日-24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37.91万股;并于该期间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股份763万股,累计减持量已达其总股本的1.27%。
在二级市场上,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平安(601318.SH)。据指南针Topview显示,从9月19日至9月24日,抛盘最大的是中国平安的小非们,他们通过平安证券深圳八卦三路(平安总部)营业部抛出该股9.0793亿元,而只买进了80万元。其间买入中国平安的是基金,总买入14.175亿元,卖出3.9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从8月29日至9月18日的下跌过程中,14个交易日,平安证券八卦三路营业部只卖出了10.6亿元,当时平安的股价比现在的还高。显示小非利用反弹出逃的意愿之强,也再次证明大小非仍是救市路上的最大障碍。
中小板公司减持忙
有人“漏夜赶科场”,亦有人“辞官归故里”。
统计发现,中小公司高管(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已和大公司控股股东的增持现象形成鲜明反差。
通过浏览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变动数据,或许可以觅得产业资本的一些端倪。
据深交所上市公司诚信档案数据分析,9月以来(截至9月25日),深市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数达293.50万股,增持金额达1931.62万元;而减持股数则高达1047.77万股,减持金额逾10197.99万元。增减金额比例为1:5.28,减持要明显猛于增持。
仔细分析这份深市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名单,可以发现市场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增减数量的差异。
其中,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占深圳市场减持金额的绝大多数。减持股数为1028.72万股,减持金额达10105.57万元,占深市总减持额的99.09%。增持股数只有130.01万股,涉及金额981.21万元。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增减金额比”异常悬殊,为1:10.30。
与此相反,深市主板上市公司高管在此期间共增持近163.49万股,涉及金额逾950.40万元。同期发生减持19.05万股,减持额近92.43万元,“增减金额比”与中小板正好“倒个个儿”,为10.28:1。
数据显示,9月19日,“三大利好”点燃做多激情后,5个交易日中,深市主板增减持金额数量较小(约100万元左右),不足以说明问题,但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逢高减持”意愿坚决,“增减持金额比”达1:8.09。
统计9月18日利好公布以来的增减持数据发现,中小板高管借反弹出货似已成为主流。其间,共发生增持44.69万股,增持金额逾404.71万元;减持股数却达335.69万股,减持金额近3274.19万元。
上海市场与深市主板市场情况类似。
据上交所上市公司诚信档案数据分析,9月以来(截至9月25日),沪市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数达252.35万股,增持金额达2421.67万元;减持股数达46.07万股,减持金额约471.79万元。“增减金额比”为5.13:1。
而9月19日三大利好发布后,沪市上市公司高管共发生减持39.61万股,减持金额为394.33万元;发生增持140.27万股,增持金额达1681.84万元。“增减金额比”为4.27:1。
“沪市蓝筹上市公司居多,而深市中小企业占大头,大公司伺机增持,小公司抓紧减持,这应该就是产生差别的原因。”前述私募人士坦言。
增减的背后
增减的背后或许是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形势的反应。
国都证券张翔认为,“‘增持行情’毕竟是阶段性的外部因素所引发,但经济形势及公司盈利的不明朗情况仍在延续。”
“进入10月份之后,三季度业绩的逐步明朗将纠正此前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期,业绩预测值难免进一步下调。”国都证券张翔亦认为。
国泰君安张林昌则建议,“短期投资者如果要把握‘增持、回购’机会,首先可以关注金融、交通运输、煤炭、电力、有色、钢铁等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因为这次增持风潮,更多的是政府号召行为,所以国有股东背景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需要在这些行业中,选择估值相对较低的个股。这可以从跌破或接近发行价、AH价差倒挂或接近、PB(PE)在历史低位这三个方面去筛选。”
就中期市场走势而言,张林昌认为,“经济与业绩的基本面预期并没有因为救市政策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政府‘救经济’政策能够使经济软着陆,但3、4季度的GDP增速仍将下行,经济见底可能要在2009年的1-2季度。”
(本报深圳记者曹元对此文也有贡献)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