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吹散了一个由欧洲帝国支配的世界,过去9天金融市场的疯狂可能也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失去对世界经济及未来的控制权。这场危机正让华尔街的力量按中国喜欢的方式转移。
”
9月22日,英国的《每日邮报》发出的报道题目是“中国开始统治世界的这一周”。
“全世界都感到了金融危机的强烈震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已经嗜债成瘾”。这些钱通常由同样的国家借出,如卖给我们产品的中国。有人批评说,现在的盎格鲁·撒克逊经济体已经成为放荡的贵族,只有当裁缝愿意提供信贷时,他们才能穿上光鲜亮丽的衣服,但在某些时刻,裁缝们要求获得现金。最后,由于我们欠下这么多钱,权力开始从我们手中滑向我们的债权人。
几乎是同时,中国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美国总统布什之约通电话,两国的元首电话交谈的内容正是如何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胡锦涛表示希望能够立竿见影,而此前,中国的总理已经数次对来访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表示中国愿意和美国联手稳定市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与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电话磋商后表示,西方七国集团其他成员拒绝参与美国的金融救援计划,这一表示对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援计划可以说是兜头一盆冷水。
西方七国和美国的渊源与中国相比要深远得多,为什么大难当头之际,却是中国挺身而出呢?
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大家发现,不少
中国银行都拥有雷曼兄弟的债券,最多的近两亿美元,少的也有3000万美元,尽管不可能颗粒无收,但是损失也算惨重,而更惨的是银行的理财产品,由于和雷曼挂钩,的确有全军覆灭之忧。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总数达922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的11970亿美元。在机构债中中国排名第一,两房发行或担保的债券占总额的40%左右,从2002年到2008年5月的6年时间,中日对美长期机构债的持有跳升7倍,达4380亿,占中日外汇储备的24.4%,占外国持有美国机构债总额的29.5%。从2007年8月次贷危机发生后到2008年5月的10个月中,中国的机构债不但没有减少,净购数反达590亿美元,比购买美国国债的240.7亿美元两倍还多。
中国持有如此多的债券,一方面成为套中人,一方面其实又是债主,所以美国宣布救助两房,中国首先表态欢迎。作为美国的机构债最大的持有人,中国现在不可能清空手中的债券,因为大幅抛售必然造成价格大跌,同时也没有人接盘,更会被美国人认为落井下石,损人不利己。中美两国其实在金融危机中的利益是一致的。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政府的支持是美国政府必须的,比西方七国更重要。
特别有意思的是,此轮由次债引发的金融危机最早爆仓的银行其实并不在美国,而恰恰是购买了大批美国债券的欧洲银行,现在好不容易相对稳定,他们即便想帮美国老大也是有心无力,更不用说自己都惊魂未定了。
中国帮美国,说到底,也是帮自己。
9月25日,香港出版的《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的银行已经停止向美国的同行拆借,当天导致美国国债下跌8%,晚上中国银监会就发布澄清声明,表示从没向中国的银行下过此类指令,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光大集团的董事长唐双宁对此的认识比较透彻,虽然这场全球危机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但是并不是制度的崩溃,而是一次调整,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是历次金融危机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前期由于中国经济形势好,金融的国际参与度还不够,所以目前时点看影响还不大,但也不能大意。他的政策建议是冷静观察,多手预案,及时调整,化害为利。具体而言,清理损失,完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稳定物价,设立平准基金稳定股市,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反向操作,入主华尔街。
美国200年太顺,客观规律就要调整,唐双宁的判断是有道理的,政策建议,尤其是择机进入华尔街的建议更是有胆识的,体现大事当前,以我为主的大局观。
美国的危机,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的良机呢?
想一想历史,美国又是如何成为帝国的?还不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的?现在的中国和美国当初不是一样吗?
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巨额的美国债券在握,如果一味看别人眼色,那就是美元的奴隶,而如果反客为主,那就可能成为美元的主人。
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亚洲货币全面贬值,中国的人民币借机贬值也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没有这么做,没有趁火打劫,中国人民币的坚挺成为东南亚的依靠,中国虽然付出了一些小的牺牲,但是却赢得了东盟各国的尊敬,中国由此确立了负责任地区大国的形象,中国政府当初的做法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何时才能结束,谁也不知道。但是中国政府在其中的作为同样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的气度,不为一时之利而取舍,尽显当年的风范。可以预计,随着美国危机摊牌、洗牌的结果,中国政府将会在未来的世界金融格局重构中取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水皮曾在2007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2008年的主题可以用伟大的博弈来概括,也许再过三十年,我们蓦然回首,发现中美两国的换位拐点就是2008年。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