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江苏实践样本

  编者按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再次跃上中国改革画卷的突出位置。从去年开始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也从更深的层次提醒人们,农村和农业领域的改革依旧任重道远。今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召开,农业问题将成为重要议题。

《第一财经日报》即日起推出中国农村“新改革”系列调查,记者分赴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山西、山东、成都、重庆等多地,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新改革前沿的真实现状,针对几大热点关注问题进行全方位调查。

  在成本压力增大,市场空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农民利用农机新的增收空间又在哪里?沈建辉表示,合作社必须向前后延伸,开展全程化服务。从耕地到植保、插秧、收割,全程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依靠延伸环节赚钱

  周正艾买了两台水稻插秧机,在扬州市宝应县惠农机插秧专业合作社(下称“惠农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做起了社长。借助于此前十几年做村干部和几年做当地农机站站长累积下来的丰富人脉资源和技术资源,周正艾现在忙着给社员找更多的活,赚更多的钱。

  这是宝应县成立的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从2004年11月至今,合作社共发展了个人社员104个,社员带机入社,现在合作社的插秧机保有量达到177台,拥有10台以上插秧机的1人,3台以上的11人,2台以上的21人。这些插秧机,承载的是农户增收的希望,也承载着当地政府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希望。

  农民增收

  惠农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吸引了本镇甚至外镇的农民,法宝就是每年大量的作业面积和良好的收入预期。

  该合作社所在的曹甸镇共有水稻面积6.3万亩,和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的是4.1万亩,超过60%。再加上外镇作业的1.1万亩,今年合作社实现作业面积5.2万亩,单机作业量达到232亩,单机平均作业收入1.16万元,纯收入达到7000元。

  这么算下来,在今年6月水稻插秧作业的十几天里,周正艾的2台插秧机,给他带来了1.4万元左右的收入。对一个农民来说,十几天的忙碌可以换得这个收入,显然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而农民为此的投入也并不高。

  由于对水稻机插秧的鼓励,江苏从省到市到县到镇,甚至到村,都会有层层购机补贴。曹甸镇今年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实施镇,购买1台插秧机将享受国家、省、市、县各级补贴共8000元。一台“东洋”步进式插秧机的出厂价是15600元,也就是说,农民只需花7600元就可以购得一台机具。这也意味着,在合作社里,一年时间就可以基本收回成本,以后每年的收入都将是利润。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各级政府的补贴力度更大,有的地方农民甚至只要支付3000多元就可以买到一台插秧机,其成本回收周期就更短。

  正是这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使得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高涨。周正艾说,2003年还是通过上面做工作,镇农机站才买了一台插秧机。合作社成立后的2005年,一下子就激增到86台。目前整个江苏省的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4.5万台,2005年以来省级财政用于农民购置插秧机的补贴资金总量达到2亿元。

  除了对农民购机的补贴,曹甸镇政府还表示,将同时设立水稻机插推广专项奖,即推广一亩田机插秧奖1元钱。力争利用2年时间,使全镇插秧机保有量达250台,100%实现机插秧。这无疑为周正艾的合作社开辟了更大的作业空间。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沈建辉分析称,江苏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产、三产上去,“三八六零”成为农村劳动的主力,插秧这样的农活越来越少人愿意做。另外,劳动力价格也急剧上涨,“十年前,种粮大户雇人插秧40~50元/亩,现在农忙时节苏北地区已经要120元以上,相比之下,机插秧60元左右/亩,成本远远小于手工插秧。”

  “农民也都会算经济账的。”周正艾说,机插秧和常规的人工插秧相比,节约育秧成本、节约人工、节省秧池、提高产量、节约农资开支,算下来每亩可以节本增收280元。而且在外打工的还可以不用回家,继续打工赚钱。

  机插秧市场的好行情,让周正艾向入社机手允诺的最低作业量从来没有落空过。“2005年和入社的机手签约的时候,我说保证每年插秧不低于100亩,当时散户机插秧一年也就25亩左右的作业量。”这也让合作社这种相对松散的组织,解决了如何留住社员的大问题。

  人多地少的合作化道路

  人多地少的地方能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如何实现,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正是和周正艾一样大大小小的几千个农机合作社,让江苏省走出了一条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大概是美国的1/100,日本的1/10。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曾指出,在小地块上怎么搞农业现代化,怎么发展农机化,有很多困难,也有很多现实因素。

  而江苏的情况更不乐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的2/3,全省有26个县(市、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2008年江苏省累计示范推广高性能插秧机4.5万多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

  目前,江苏省已有2个地级市、10个县(市、区)、150个乡镇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2008年全省机插秧服务组织完成的机插作业面积占全省机插秧总面积的40%以上。

  沈建辉称,当初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很多人担心农业机械化会走回头路,一些地方也确实走了回头路。而江苏的经验就在于,“率先对农民购买插秧机进行补贴,同时让购买插秧机的农户有钱赚,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

  宝应县农机局局长夏维善说,由于集中开展免费技术培训、维修服务,实行连片作业,合作社有效降低了机具折旧、人工、维修、购置材料等作业成本,增大了机手的利润空间。据统计,宝应县有1103个农机手,通过合作社增收幅度在20%以上。

  也正因此,许多社员会继续增添机具,而没有入社的农民也会购置机具入社。夏维善说,宝应县水稻插秧机和高性能植保机械的增加,许多是通过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目前全县插秧机保有量982台,其中有845台加入了机插秧合作社,占86%。而且,借助合作社这个平台,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也更加便利。

  农机的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农机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相应地就放大了政府引导资金的效益。周正艾合作社里一百多位社员,满足了1万多户农民育秧、机插秧的需求。

  大量农机的使用,也带动了江苏省农机制造业的发展。日本洋马、久保田,韩国东洋农机纷纷落户江苏,目前江苏已经形成了环太湖和沿江地区新型农机生产集聚区,截至200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300多家,年销售收入43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像周正艾的合作社一样每年作业面积超过万亩的农机合作社,江苏全省还有50多个。据统计,2008年全省农机专业户18万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3300个,其中服务规模超过千亩的556个。2008年全省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预计达到8万多台次,作业收入达33亿元,全年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升至150亿元。

  不仅如此,沈建辉表示,借助合作社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确保粮食安全。

  由于水稻机插秧实现了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群体质量易于调控,有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借助于合作社每年签订的作业合同,沈建辉表示,可以明确掌握全省的水稻作业面积,而随着合作社逐渐向产前产后延伸实行一条龙服务,可以借助合作社推广新型技术和新品种秧苗,明确每年水稻产量,以确保粮食安全。

  农机服务组织的未来

  沈建辉说,对农民推广新技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就无法东山再起,因此必须保证推广一台成功一台。所谓的成功,就是让其发挥最大的效应,同时产生最好的效益。不过,在“涨”声一片的时候,合作社的农机手们赚钱已经不那么轻松了。沈建辉说,接下来推广农机可能就要更加困难。

  扬州江都市的联合收割机手,可能更体会到了农机跨区作业在几年内的巨大落差。1996年江都市联合收割机就开始到安徽省跨区作业,也由此拉开了江苏联合收割机“南机北调”和跨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序幕。“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的联合收割机在前往跨区作业目的地的途中就会被拦截,要求帮他们收割以后才能前行。”江都市农业机械局局长刘继华说。那段“辉煌”的岁月,让农民开始竞相购买农机。

  为了鼓励农民购置联合收割机推动水稻和小麦实现收割机械化,当时江都市政府决定农户每购置一台联合收割机补贴1万元。“政府原本打算可能补贴五六百台,谁知道农民积极性高涨,政府也不好食言,后来实际补贴了1500台。当时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是到银行贷款,过了几年才还清。”刘继华说。

  但现在不断上涨的燃油价格和用人成本,开始让农机手们感受到了压力。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每台价格在25万元左右,沈建辉表示,之前很多农机手可能通过2年作业就可以收回成本,但是现在,这个时间要延长到3年。

  计算一下每天的消费,一台联合收割机出去要再雇4个人,一个人每天费用50~80元,还有住宿、吃饭。收割机都是履带式的,要租车拉着它走,一天车费220元,再加上油和机具的维护,收割机出门跑一天,就要消耗600~800元钱。而全国各地小麦机收价,是20~80元/亩不等,水稻的机收价,则是35~120元/亩不等。

  不仅如此,随着农机的持续增加,江苏省农机局农机管理处处长孙俊华表示,除了水稻机收在东北、湖北、四川等地还有3~5年的市场空间,水稻机插秧也还有空间,小麦的跨区机收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市场竞争激烈。据了解,江苏的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占全国的1/5,跨区作业收入占全国的1/3。

  “引导农民买了农机是好事,但怎么让他用好,压力很大。”孙俊华说。从去年开始,江苏省取消了对联合收割机的购机补贴。希望借此引导农民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即便已经作出预警,去年江苏联合收割机还是增加了几百台。

  在成本压力增大,市场空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农民利用农机新的增收空间又在哪里?沈建辉表示,合作社必须向前后延伸,开展全程化服务。从耕地到植保、插秧、收割,全程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依靠延伸环节赚钱。比如全国种粮大户江海清成立的“溧阳市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就为签约农户提供统一供种、育秧、机插、植保一条龙服务,江海清一年纯收入达到60万元。

  现在周正艾的合作社也已经把育秧和植保的活儿一并揽下了。产业链一旦延伸,农民就需要从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中跳出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农机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也需要大幅提高。因此沈建辉表示,江苏省的财政补贴结构也需要相应变化,从硬到软,着重对合作社开展技术推广和提升服务管理的水平。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83731031(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