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从6214点到1802点 中国股市浴火图强339天

  2008年10月6日是“十一”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股市处在巨幅调整后的关键时刻。昨天下午,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融资融券业务,再次向市场伸出政策援手。回顾节前,9月18日晚,政府已经公布印花税改单边征收、汇金公司入市购买三大行股票、国资委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稳定股价三大利好措施。


  中国政府为何在9月18日出台如此大力度的救市措施?为何不在更早时候采取措施?这些措施是否与美国金融危机蔓延有关?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究竟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大小非”问题是否就此偃旗息鼓?

  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创出6214点的历史高点,到2008年9月18日跌至1802.33点,中国股市历经了339个日日夜夜。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循着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路径,看看股市行情演绎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股民惊呼“9·18”组合救市政策

  9月18日出台三大组合政策,最核心的意思就是: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部署没有改变,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2008年9月18日,政府公布三项重大救市政策,加上9月16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可谓四箭齐发。这些政策有些突如其来,很多投资者甚至一时反应不过来。

  自2008年“两会”后,人们一直盼望重大救市措施出台。但即使出台了相关政策,大盘依然连续下跌。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历经半年多的调整,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稳定市场举措;到9月份,政府很难拿出更好的救市手段。因此,当9月18日政府推出三大组合政策后,立即引起股民惊呼。

  9月19日,沪深两市分别跳空高开157.98点和547.77点。1500多只个股全部涨停,这是两市A股历史上首次全部涨停;股指也涨停,这是继2001年10月23日后的大盘第二次涨停。

  在中信建投证券位于上海福山路的营业部开盘后,不少股民发出了欢呼声。随着大盘上扬并企稳,股民们将昙花一现的担忧抛到了脑后,放心地欢呼起来。“股票都涨停了吧?”这样的问候声在营业部中此起彼伏。

  在江西省南昌某证券交易所,一位老股民说,这段时间跌得太不正常了,他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在前几天就感觉到政府应该会有“救市”的措施。在山东省济南市经七路一家证券交易大厅,今年已经62岁的张老先生格外高兴,他手里原本价值2万多元的股票现在的市值只剩下了不到6000元,但由于手里握着5只股票,一气儿涨停给他挽回不少损失。“虽然离解套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现在能回来多少就多少。”

  “18日下午,我看见有人匆匆忙忙抱起钱去买股票,我就跟着买了一点。”在重庆市西南证券沧白路营业部一位股民庆幸自己的果断。大多数股民的反应却是默然,“我分析1800点也到底了,但已没钱补仓。”这位股民的情况在散户中较有代表性。

  9月16日至9月18日出台的政策如此集中,而且,由于涉及的方面多且复杂,不通过相当级别的协调不可能的。显然,这些政策出台绝非一夜之间的事,而是经过的较长时间的筹备。只不过,决策者认为现在是合适的时机而已。

  进入9月,中国经济历经大半年的宏观调控,通货膨胀压力有所消化,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与我国宏观调控成果形成积极共振,使中国宏观决策获得了喘息机会。面对岌岌可危的资本市场,政府不仅有必要、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救助。一是国内市场要求补充流动性的呼声升高,保增长成为最好的诉求载体;二是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明朗,外部压力“异化”为一定的有利因素;三是全社会对救助资本市场的争议几近消失;四是中央财政具备救助的财力。

  9月18日出台三大组合政策,看似突如其来,其实有它内在的逻辑。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部署没有改变;市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3·18”温总理表态:政府密切关注股市

  此后,尽管历经四川大地震、全力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股市问题一直为政府所关注。但出台相关政策不可能一夜之间形成。

  早在今年3月18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之后,温家宝总理从主席台走下,在与记者们握手时,有记者问“股市暴涨暴跌,政府有何对策?”温总理坚定而微笑着回答:“政府密切关注!”短短六个字,传递出高层对于股市的积极和慎重态度。

  2008年“两会”前夕,股市节节下跌。当时,有关该不该救市的争论也逐步升级。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为代表的部分学者主张救市,以境外机构代言人谢国忠、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为代表的部分人士主张坚决不能救市,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等为代表的部分学者主张不提救市概念,但要采取稳定股市的措施。而另一些民间股评人则在跌还是涨的问题上展开了似是而非的争论。

  “两会”期间,包括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副主席范福春在内的有关部委高层人员对股市面临的问题给与积极回应,其中最典型的表述是“股指的波动是多种因素造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监管者不应对股市的点位发表任何意见,但应该对造成市场波动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

  从温总理3月18日表示“密切关注股市”之后,尽管历经四川大地震、全力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股市问题一直为政府所关注。半年多时间里,包括中国证监会在内的多数部委,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严重挫折。但出台相关政策的程序也是复杂的。这些重大组合利好不可能一夜之间形成。所以,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些措施早就在酝酿中了。并且,主导者是最高领导同志。

  从“3·18”温总理表示“政府密切关注”,到“9·18”出台组合重大利好,中国股市经历艰难的煎熬,也经过一次理性与非理性的洗礼。

  2008年“两会”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

  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之后,政府出台任何一项政策,都被一些所谓的专家予以负面解读。在他们看来,中国股市已经走错了方向。

  始自2005年6月持续到2007年10月中旬长达两年零四个月的大牛市,一般被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功效。

  股权分置改革以原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换得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流通权为主要内容。不过,为了促使股改成功,政府在税收、财政、金融等多方面给与了政策支持。因此,可以说,2005年4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以它为主轴的全方位股市改革相继展开。中国迎来长达两年半的大牛市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结果。

  大牛市固然体现了人们对于资本市场改革和国民经济的积极预期,但也掩盖了一些矛盾,刺激了一些过于乐观的情绪。早在2007年3月,管理层就注意到股市局部性泡沫泛滥的问题,采取了引导措施,包括强化投资者教育和加大对违规案件的查处等。但碍于股改进展极快,保护投资者积极性被摆在极高的位置,抑制泡沫泛滥显得畏首畏尾。

  2007年5月30日,为了引导市场理性投资,政府出台了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措施。该措施不仅招致市场反感,而且很快被暴涨的行情所淹没。上证综指从2007年7月20日的3918.41点算起,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迅猛地上涨了56%。

  在此过程中,盲目乐观情绪蔓延,投机炒作泛滥。市场走势严重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在2007年6、7月份,就有专家提出警惕股市泡沫泛滥,但市场普遍的声音是“看涨”。

  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自6124.04点逐级回落,到2008年“两会”之前,股市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有关再融资、创业板、股指期货的任何消息都被解读为“利空”,可谓哀鸿遍野。伴随市场的深幅调整,普通投资者对于股市政策和经济形势的预期转为看淡。而部分知名学者和有关媒体的言论推波助澜,市场气氛愈加低迷。

  从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3月3日到全国人大会议闭幕的3月18日,上证综指由4348.54点滑落至3668.90点,跌幅达到了15.63%。

  温总理“密切关注股市”的表态给市场带来了新期待。在温总理“3·18”讲话之后,政府相继推出了有关稳定股市的措施,但受到国际国内相关不确定消息的影响,加上再融资、大小非等利空压力被无限放大,市场一直难以振作。

  特别是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之后,唱空声到处弥漫,市场患上了“负面解读症”——政府出台任何一项政策,都被一些所谓的专家予以负面解读。在他们看来,中国股市已经走错了方向,必须再次“推倒重来”。一些媒体则推波助澜。这种看空一切的情况,曾在2003年、2004年间上演过,如今再次上演(参见本报9月11日《中国股市须戒负面解读症》)。


   印花税情结:暖风频吹下的暴跌

  “两会”前夕和整个“两会”期间,政策暖风不断。虽然政策意图与市场呼吁的救市有距离,但稳定发展市场的意图十分清晰。

  2008年“两会”期间,由于刚刚渡过年初的冰雪灾害,并且股市已经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有关资本市场的暖风频吹,维护股市稳定的呼声初步升温。

  来自管理层、学界和企业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对当时的股市税收政策提出了建议,以期形成吸引长期投资资金入市的良好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认为,培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是个长期的过程。“有很多政策法律要配套,特别是税收。”他坦承,“我们现在有很多规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这要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和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贺强提交的两个提案之一就是在保持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方式,变双边征收为单边征收。贺强同时对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提议进行了批评驳斥。

  来自企业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如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林中等提出,降低印花税率或者改为单边征收,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能让每个投资者都可以享受低税率带来的好处。

  此外,在“两会”召开之前,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向媒体发表谈话,对股市调整给以“定性”,并回应了市场对于再融资的担忧。这位发言人指出,“股市波动增大与外部影响和自身调整需要有关”。当时上证综指在4300点附近,这番话被理解为管理层认可股市调整。对于再融资担忧,证监会发言人则表示,要严格审核融资申请,并强调上市公司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这番话则被理解为管理层倾向于通过市场自身力量约束再融资冲动。

  总体上,“两会”前夕和整个“两会”期间,政策暖风不断。虽然政策意图与市场呼吁的救市有距离,但稳定发展市场的意图十分清晰。

  在此期间,舆论的焦点是印花税和再融资问题。人们纷纷呼吁政府改变2007年5月30日作出的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决定,遏制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行为。

  不少投资者和市场人士对于管理层未能制止“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以及印花税迟迟不降很不满。而事实上,所谓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一直只在中国平安董事会层面讨论,只是一个预案,距离上报中国证监会审核还有距离;印花税降与不降虽然不具有改变市场趋势的作用,但却是一个政府表态的重要标杆。

  就在这些迟疑之中,不仅“两会”期间上证综指下跌了679.64点,幅度达15.63%,而且在“两会”结束后,更是加速下跌。从3月19日至4月22日,仅仅25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了613.81点,跌幅达16.3%。

  直到4月22日晚,政府宣布将印花税由现行的向买卖双方征收3‰调回2007年5月30日之前的水平,即向买卖双方征收1‰,市场才表现出稳定回升态势。4月23日当天,上证综指涨幅达到4.15%。

  从4月23日至5月5日,上证综指上涨613点,涨幅达到19.5%。至此,股指大体回升到了“两会”闭幕次日即3月19日的点位。3月19日上证综指收盘为3761.60点,5月5日上证综指收盘为3761.01点,两者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新基金发行提速 两度对基金“喊话”

  证监会对基金公司进行这样的“窗口指导”,意义非同寻常。两次“喊话”清晰地表明了管理层对股市下跌的担忧,以及确保股市稳定的愿望

  从“两会”闭幕到印花税重回1‰的4月22日,总共34个自然日、24个交易日。管理层不断向市场释放“维稳”信号,同时出台了相关措施。

  “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批准了8只股票方向基金发行,QFII投资额扩容至300亿美元后首家境外机构获得资格许可。2008年第五批、第六批共8只股票方向基金在两会期间出炉。2月以来至“两会”闭幕,证监会连批15只股票方向基金。从数量上看,今年2月份以来,批准发行的新基金数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半数。

  投资取向更加专业化,是这些基金的共同特点。比如,兴业社会责任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5%-95%,债券投资比例0-30%。该基金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着眼于投资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良好的股票,将是国内首只社会责任投资产品。

  在“两会”期间,哥伦比亚大学是QFII投资额扩容至300亿美元后首家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事实上,自2007年2月份以来,QFII资格和投资额度就一直处于停批状态,直至此次再度开闸。

  “两会”之后,新基金发行继续呈现小高潮。3月21日,中国证监会批准4只新基金,包括3只股票型基金和1只债券型基金。这是2008年连续第七周在周五批准新基金。3月27日,在上证综指再次出现下探3500点的关键时刻,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嘉实研究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获得监管部门核准,即可展开募集。监管层加快新基金审批发行的速度,带给了市场一丝遐想。大家期盼入市资金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

  此后不久,管理层批准韩国保德信资产运用株式会社QFII资格。同时,国家外管局表示,外汇管理新规定将放宽QFII资金的锁定期限制,延长QFII资金的汇入期限。

  股票基金、券商集合理财、基金专户理财以及QFII等能多渠道为市场“供血”,在提高机构投资者比重的同时,也向市场传达了监管层希望市场稳定的信号。

  3月24日,证监会发布《基金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将监管重点指向了基金的利益输送,受到业界广泛好评。此前,市场多有传闻基金在搞利益输送。

  3月30日和5月30日,证监会两次要求基金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与稳定,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要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都要始终坚持长期理念和价值投资,都要始终把基金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强化内部控制,防范市场风险。

  证监会强调,在思想认识方面,“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要充分重视,要认识到维护稳定的重要性,要有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

  在上证综指两度考验3500点支撑力度的时刻,证监会对基金公司进行这样的“窗口指导”,意义非同寻常。两次“喊话”清晰地表明了管理层对股市下跌的担忧,以及确保股市稳定的愿望。


   “维稳”声声急 政府频繁传递积极信号

  在宣布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之后,国务院召开以证券市场发展为主要议题的常务会议,希望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来阻止股市继续下跌。

  在3月22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上,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指出,要着力稳定股市和楼市,促进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除中国证监会以外的政府部门首次提出要着力稳定股市。有专家解读说,股市连续大跌已使一些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出现了不利变化。

  在3月18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表示,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美元贬值、美联储降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对世界的股市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了震荡。“我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十分关注,而且深感忧虑。”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回旋余地。温总理没有直接谈到股市,但投资者对他的谈话各自做出了解读。

  3月30日,正在老挝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对于内地股市,政府是要努力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因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最终是有利的。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股市会好起来。

  3月26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4月1日公开披露的《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央行、金融监管机构等要负责“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4月3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表示,中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偏高,有必要下调。这是权威人士公开发表的呼吁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的言论,也是对学界和民间降税呼声的回应。

  4月8日,《关于国有产权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文章署名“木人”首发于《人民日报》。4月11日,国资委网站头条予以转载,并点明作者即为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李伟虽然是个人署名撰文,但由于李伟文中阐述的观点和传递的政策信号符合市场预期,很多投资者因此感受到了国资委对市场的尊重,并期待出台有关国有股流通的进一步规范措施,增强国有股上市流通以及重组并购的透明度,稳定市场,稳定“大非”减持预期。

  4月15日,就在悲观情绪继续蔓延之际,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具有应对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与活力”。这一判断立即引起市场人士的注意,但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危机蔓延,中国的从紧货币政策开始显效,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感受到资金和经营压力。这些信号传递到资本市场,客观上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

  此前一天即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股市,不仅仅是“晴雨表”》的署名文章,提出“股市应成经济助推器,不能成绊脚石”;“股市与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晴雨表关系,它对经济也会有反作用”。该报还于4月分两次刊载《“大小非”压力如何解》的专家文章,提出“为解决市场失衡问题,可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性措施,如规定更严格的出售限额和出售公示制度、设立场外大宗股权交易平台、普遍实施股权激励等,以强化大股东的市场责任”的观点。

  《人民日报》以类似财经专业报纸的方式分析股市稳定之策,这在过去、甚至在5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足见股改后的中国股市影响力之大,受关注之广泛。

  4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草案)》。会议充分肯定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成绩,称“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宣布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之后,国务院召开以证券市场发展为主要议题的常务会议,重申要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清楚表明了政府顺应民意、倾听市场呼声的取向,希望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来阻止股市继续下跌。尤其是下调印花税,是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对恢复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小非”成众矢之的

  不过,人们对于大小非的恐慌不可能在一夜间消除。特别是在股改之后,全流通市场的千头万绪都需要制度支撑,打造怎样的制度体系其实困难不少。

  应当说,4月下旬的救市行动力度不小,并且同样采取了组合政策。除去4月22日宣布印花税下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已在此前表示巨额融资计划没有时间表,他并对投资平安股票亏损的投资者“表示抱歉”。中国平安的明确表态与印花税下调回应了市场的担忧。

  正所谓“旧恨刚消,新愁又至”。印花税下调和中国平安停止推进“巨额融资方案”,带给市场的只是短暂回稳。随后,有关红筹股回归、大盘股上市的传闻不断。而新基金发行已经不再像2007年一样火热。此时,市场对“从紧货币政策”和“大小非解禁压力”关注度显著升温。市场情绪依然不稳。

  为回应人们对股改解禁股的忧虑,4月20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大小非”减持立下了八条规矩,其中要求已解禁限售股一个月内出售量高于公司总股本1%时,应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

  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大盘跌幅达到50%。市场上盛行“大小非解禁带来的大扩容导致股市动荡”的说法。部分市场人士呼吁政府应该采取的救市措施之一,就包括完善大小非解禁规则,放缓解禁流通节奏。因此,《指导意见》被看作管理层稳定市场的一个积极信号。

  5月14日,沪深交易所出台新举措,严惩“大小非”违规减持。

  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出台这些措施后,违规减持的现象基本消失。不过,人们对于大小非的恐慌不可能在一夜间消除。特别是在股改之后,全流通市场的千头万绪都需要制度支撑,打造怎样的制度体系其实困难不少。

  除了规范解禁股流通环节和加强尽管,管理层还在此期间加强了常规的基础制度建设。如:证监会表示研究适度限制机构“打新”、提高中小投资者新股中签率的方案,查处违规减持股东,清理不合格账户工作基本完成,深交所严处中小板首宗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等,都对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4月22日到6月6日,共46个自然日、34个交易日,市场起伏波动显得相对平缓。特别是历经“5·12”汶川大地震,国人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不少投资者表示不抛售股票。事实上,许多人也这样做了。大家期待抗震救灾这件举国参与的大事初步结束之后,股市能够重回稳中有升的局面。

  许多普通人就是以这样的善良心态,迎来了股指的连续暴挫。


   准备金率1个点 砸出股市六连阴

  市场是不听解释的,市场也等不及解释。央行大幅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被理解为“紧缩政策继续加强”的信号。

  6月7日(周六)晚,中国人民银行照例执行早在2007年下半年就已在事实执行的“从紧货币政策”。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1个百分点,于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从而使该数据指标达到了17.5%的历史高位。

  虽然此次上调准备金率上调并非针对资本市场,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激烈:6月9日(周一)因端午节放假未开盘,6月10日(周二)一开盘,上证综指就跳空低开127点,到尾盘暴跌257点,跌幅达7.73%。预期中并非完全不可接受的“从紧货币政策”,一下子被渲染成了“股市杀手”。

  央行该次上调准备金率有充足的理由,但是,市场是不听解释的,市场也等不及解释。央行大幅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被理解为“紧缩政策继续加强”的信号。6月10日跳空大跌7.73%后,大盘连续下跌5天,书写了上证指数6连阴的记录。上证综指在6月12日跌破3000点后,至今未能收复。之后到8月7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上证综指一直在2600点至2900点之间平衡震荡。

  这段时间,股市的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对“大小非”的恐惧,另一个则是来自对宏观调控的担心。

  风起青萍之末 宏观调控悄然调整

  下半年宏调调控基调微调后,财政、货币政策都出现了积极变化,随着“保增长”措施陆续兑现,上市公司以及其关联单位必受其益。

  调控,还是调控!从紧,还是从紧!反映在股市当中的窘迫,其实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例证:伴随股市逐级下跌,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出现营运资金困难,有的被迫关闭。而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以及原材料价格走高,加上国内金融政策从紧,即使一些规模不太小的企业,也感受到压力。

  在经济学界、企业界、媒体发出呼声的同时,国家领导人已在密切关注宏调效果,并陆续到各地考察走访。随着这些调研工作的展开,国家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确定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举行,并为宏观调控定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自此,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已由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这是一个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有观察家指出,宏观调控基调的转变不是“朝令夕改”,而是体现了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求真务实的态度,也说明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宏观调控作为维护整体经济平稳运行的必要手段,首先要遵循市场自身的规律。中央对于宏观政策上的力度、节奏、重点的微调,不能理解为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因时、因势主动调节。

  接近决策层的智囊人士指出,关于我国经济总体走势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组合”,而我们的解决方案要在“国际通用规则”和“中国经济转型”之间寻求平衡。因此,不能单纯地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理解为宏观调控所致,而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问题。就资本市场而言,消化解禁股压力、增加市场内在稳定性,也都要依赖市场化改革。

  下半年宏调调控基调微调后,财政、货币政策作为两大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发生的一些新变化: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增加下半年信贷规模并向中小企业倾斜;全方位向地震灾区提供金融扶持;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等。

  随着“保增长”措施陆续兑现,上市公司以及其关联单位必受其益。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提升,是最大最直接的利好。

  “股市维稳”调门不断抬高

  此后,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多次表达“坚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意思。

  几乎与中央调整宏观政策同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自6月下旬以来持续列为财经媒体的流行语。

  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后,各部门都在开会落实相关精神。6月22日,证监会召开会议,尚福林主席在会上强调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总体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这是监管层的一把手第一次高调强调“维稳”。

  在这次会议上,尚福林提出了事后被市场极度期待的四项“维稳”措施:一、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二、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三、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四、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尚福林坦率承认当前“投资者信心受挫”,并鲜明地表示要打击谣言惑众者。管理层直指别有用心的破坏力量,这也是不多见的。可见对于股市的非理性下跌,管理层已经心急如焚。

  此后,包括中国证监会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多次表达“坚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意思。

  6月17日,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德水在国家统计局文章发表题为《中国的股票市场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长篇文章,论述了9个关乎资本市场发展的大问题:如果这篇文章不具名,人们很难想象它是出自李德水之手,更会相信这是出自证监会主要负责人之手。

  这一时期,国家级重点媒体也相继发表呵护股市的报道和评论。7月1日晚间,新华社播发了题为《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的长篇报道。这篇报道综合了多方意见,其中也包括管理层的意见。

  有观察家评论说,这篇长文对内是“家书”,对外很有些“通牒”的意味。

  随后,新华社连续播发了6篇有关维护股市稳定的报道和评论。加上7月1日的《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1个月内连续发表7篇关于股市的文章,密度之大前所未有。《人民日报》也先后发表相关文章。

  主流媒体发表呵护股市文章密度之大、内容之实、时间之及时,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拳拳呵护之心可见一斑。

  在此期间,管理层也出台一系列措施。


   为大小非平反:从“鬼”到“人”的艰难路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小非”其实本无罪,是局部流通转为全部流通的改革引发了市场供需失衡,“大小非”当上了替罪羊。

  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大小非”减持问题先是被一些人炒作放大;继而三人成虎,“大小非”成了所有股市问题的替罪羊。股市跌破3000点之来,股市下跌一级,“大小非”罪加一等。但种种迹象显示,市场对“大小非”过分恐惧了,实际上其减持远没有想象的多。

  6月10日,深交所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小非”通过减持股份卖出的数量十分有限,不是导致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24日,深市主板“大小非”累计减持金额1006.37亿元,约相当于成交活跃时一天的总成交量,平均每月减持股份总量占交易总量比例仅为0.538%。

  为增强“大小非”减持的透明度,7月2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首度披露“大小非”减持数据: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共4572.44亿股,从2006年6月到今年6月底,共解禁842.96亿股,占总限售股份的18.43%。其中累计减持250.07亿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如此减持数额,远不是市场难以承受之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此间也表示,国有控股是硬道理,大量减持的说法是炒作。

  将“大小非”减持数据公开披露出来,部分减轻了对于解禁股的种种夸大传闻。但是,有关“大小非”冲击市场的说法没有就此绝迹。对于“大小非”的种种议论,其理论基础是“大小非”是不公平的发行制度的产物,即“大小非”股东都是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股票,现在既然给予其流通权,它们必然不顾一切的出逃获利。为此,专家们提出了延长锁定期、征收暴利税、二次股改等等建议。

  有关专家指出,“大小非”作为发起人股份,不可能与新购入股票的人保持同样的持股成本。股改契约规范了“大小非”流通的时间和方式,应当得到尊重。至于“大小非”流通可能增大市场压力,属于市场管理问题,而不是“大小非”自身的问题。

  不过,把“大小非”持股成本作为说辞很有煽动性,容易激发股民的响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人“吃大锅饭”思想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折射。“大小非”其实本无罪,是局部流通转为全部流通的改革引发了市场供需失衡,“大小非”当上了替罪羊。

  8月股市更悲情

  尽管热风频传,但是,机构投资者却借机反向操作。前期被大幅炒高的奥运概念股率先下跌,并且是全线回调;大盘指标股也严重下挫。

  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期待已久的奥运梦终于成真。许多投资者期待股市红盘,一是应和奥运盛会的喜庆气氛;二是大盘已经下跌接近10个月,而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大逆转,市场有反弹的动能。

  管理层采取相关积极措施,传递积极信号:

  在7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提出,“引导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这距离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13日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不过39天。

  7月28日至29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尚福林在会议上作长篇讲话,强调“要坚持远近结合,继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参见本报8月4日《六大环节力促股市“内在稳定”》)此前的7月18日,证监会恢复建立“每周新闻通气会”制度。此次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新股发行审核、基金是否“砸市”、“大小非”减持、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创业板择机等问题发表看法。并且,这样的“新闻通气会”随后在每周定期举行;同时增加了不定期的新闻通气会和发布会。《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作为主要受邀媒体参加。

  尽管热风频传,但是,机构投资者却借机反向操作。前期被大幅炒高的奥运概念股率先下跌,并且是全线回调;大盘指标股也严重下挫。8月8日(周五)当天,上证综指下跌4.47%;8月11日(周一)上证综指再度下跌5.21%。奥运会初期,大盘快速下跌,极大地打击了普通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连续下跌的股市,管理层不断推出维稳措施。

  与此同时,新华社在8月10日到21日的短短12天时间里,再次就证券市场发表4篇文章。中共中央直属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2008年第17期)也罕见地推出一组主题为《坚定信心,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的专家文章,对市场稳定和治理提出了对策。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以及《求是》杂志高度关注股市的动向来看,2008年下半年的中国股市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了,而是越来越具有政治问题的性质。

  中国股市重回发展大道

  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新旅途上,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方向,同时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据市场情况进行决策。

  从8月初到9月上旬,市场如同患上“负面解读症”。对于任何关于资本市场的政策举措,都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资深人士,从负面进行解读。这些行为扰乱了市场视听,投资者的信心不断遭到打击,经受着煎熬。

  进入9月,美国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环球股市一片惨淡。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国家纷纷推出救市措施。如果说,国内专家和媒体在2008年3月争论“何谓救市”、“该不该救市”还有市场的话,在2008年5月争论“美国政府是救股市还是救经济”还有听众的话,那么,到了9月初,前述争论已经销声匿迹。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场所和标志性体系,稳定与否、信心充足与否,不仅关乎市场本身,而且当然的关乎经济全局。救股市与救经济,是正相关的而不是相背离的。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政府从6月份就着手调整具体政策,稳定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可以说,9月18日推出三大组合救市政策,是酝酿已久、慎重抉择的结果。诚如温家宝总理10月4日在广西考察时所说,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市场危机,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稳定、保持金融稳定、保持资本市场稳定。

  有关观察家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认为,过去11个月中国股市暴跌,在一定意义上是“好事”,因为前期大调整预支了美国金融风暴的风险。

  始自2008年的政策组合拳,是决策层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稳妥驾驭国内外复杂形势在资本市场的务实表现,它掀开了中国股市治理的新篇章。中国股市作为“新兴加转轨”的市场,需要政策的调整,并且,政策调整的空间还很大。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名言已经在包括美国资本市场在内的主要市场得到应验。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新旅途上,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方向,同时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据市场情况进行决策。这既是经验,也是教训。

  “9·18”组合政策带来了春天的消息,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股市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记者 董少鹏 彭春来 闫立良)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