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镜鉴次贷危机 保监会摸底资金现状

  “就在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后的没几天,中国保监会召集了相关业内核心人物闭门开会。会上议题紧扣次贷危机主题。”一位知情人士昨日透露说。

  次贷可能引发的“羊群效应”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上述人士说,“次贷危机好比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国内保险业现存或潜在的一些风险。

”据了解,为了防止风险的蔓延,保监会已经有所行动。

  警惕利差损苗头

  为摸清次贷危机对国内保险业的影响,保监会在闭门开会期间,就决定展开全行业“地毯式”紧急摸底。两份通知《关于对再保业务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的紧急通知》、《关于报送风险防范相关情况的紧急通知》紧急下发,并要求各公司在收到通知的当天或第二天就要上报次贷影响情况。时间之紧迫不言而喻。

  反观昔日堪称全球保险旗舰的AIG之所以陷于今日境地,从保险业自身而言,可以说是祸起创新投资,祸起资金运用风险防范之不足。

  虽然投资渠道远未海外市场那般广阔,但相较前两年只能投资银行存款、国债相比,如今国内保险资金可以涉足的投资渠道已非昔日狭隘光景。股市、债市、基础设施、股权投资……闸门相继洞开,保险机构纷纷高调回应,千亿资金蜂拥入市。

  “的确,去年的一波牛市让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论投资能力堪与基金公司比肩。殊不知,潜在风险可能浮现。”一位业内人士毫不讳言,牛市时不少保险公司没有见好就收,抱着激进的心态动用巨资投资股票,岂料股市风云突变导致如今深套其中,加上目前债市收益率不景气,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出现了利差损的苗头。

  国内监管者对此表示高度关注。细心的人士会发现,在保监会下发的两份摸底通知中,除要求上报受次贷的直接影响外,保监会还特别提到要上报“公司在赔款给付高峰、大规模退保情况下的流动性状况”,“ 公司目前的现金流状况,是否出现异动”,“ 公司在不同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情况”,“ 公司提取准备金的充足性”这四种情况。  

  非寿险投资产品面临停售

  一位接近保监会的知情人士称,一场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早已在保险业内悄然刮起。8月,保监会率先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压力测试,主要就是测试在股指2000点、2500点等不同点位时,公司的资产损益及偿付能力情况。

  同时进行着的是对产、寿险公司投资型产品过热的特别关注。据上述人士透露称,目前,保监会正在盘点即将到期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规模,摸底给付期时的现金流状况。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影响面不及寿险广,不过,产险业所面临的“投资型产品浮亏”问题亦是相当棘手。据知情人士透露称,其中一家总部不在京沪的产险公司,其资产负债等情况已经被监管部门纳入特别监测范围,“主要因为这家公司在非寿险固定收益类投资型产品上卖得规模太大,相应的风险也较大。”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是指产险公司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交付的投资金分为保费和储金,并将储金用于资金运作的家庭财产保险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产品。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华泰、华安、渤海、阳光、安邦、大地等6家公司在经营这类险种,期限有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多为固定收益型险种。

  “之所以认为这次产险面临的问题要比寿险严重,是由于寿险投资型产品期限较长,在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期限较短的产险投资型产品面对的亏损风险越大,加上又是固定收益型产品,亏损风险都由保险公司吃进。市场继续疲软的话,产险公司就有可能遇到利差损问题。”

  上述6家中的一家公司相关人士说,他所在的公司在一款固定收益投资产品上发行了数十亿元的规模,迄今为止可能已经出现了近1亿元的浮亏。另外一家公司的相关人士也无奈地向记者表示,“我们两年期的一款产品承诺给保户的固定收益率大约为在4.7%左右,但我们实际的投资收益率却捉襟见肘,债券收益率只有百分之4点多,打新股的收益率也不高,二级市场又被套。”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追求规模,少数激进的产险公司在这类产品上的发行规模已突破百亿,“规模越大,亏得越多。”

  据了解,为了防止盲目规模扩大带来给付隐患,监管部门已尝试与偿付能力挂钩,对投资型产品销售规模进行限制。短期的非寿险固定收益产品将面临全线停售,“其中华安、大地、华泰相继停售。有些是监管部门叫停的,有些是主动配合监管吹风自己停售的。”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