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11日表示,尽管中国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林毅夫当天在记者会上说,这三大因素是: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
林毅夫表示,由于有以上的良好基础,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刺激内需方面,中国可以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因此,他对中国经济前景仍充满信心。新华社
易纲:中国平稳发展是对世界最大贡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十八届部长级会议于当天在华盛顿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大会上发言时指出,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严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较此前预计的更为严重,信用紧缩造成一些经济体通货紧缩的风险已经明显增加。因此各主要国家政府和央行更要加强协调政策,在继续抑制去年以来开始抬头的通胀压力的同时也要警惕通缩的出现。在谈到中国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时,易纲说,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中国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金融机构实力已经普遍增强,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金融体系是稳健、安全的。中国对未来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充满信心。而中国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新华社
如何绕过美国金融危机险滩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也随之增加。那么,中国如何才能绕过这场金融危机的险滩呢?
危机影响:
出口减速、外汇储备、股市下挫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国正在面临出口减速、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在今年遭遇严峻考验,A股市场指数大幅下挫。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另一大冲击是造成中国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严重缩水。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风险。
危机应对:
支持出口、确保投资和消费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基于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增速下滑和信心动摇,中国宏观调控部门应该采取措施,继续出台提升出口企业经营者信心的措施。
中国社科院专家张明表示,在劳动力与信贷成本、出口退税政策方面,政府都应该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考虑扩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
巴克莱资本中国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新华社
(责任编辑: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