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甫一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新医改方案专家组成员之一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昨日对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背景作了详尽的解读,同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一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以人民健康为主要目标 记者:医改方案公布以后引起了很大关注,你们能否解释一下这次方案的特点是什么?
李玲:这次有几个亮点:第一,全民覆盖,这是我们国家首次提出的。另外,目标是以健康为主,所以不仅仅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且是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健康保障。第二个亮点就是全面性,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健康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这次是全方位的改革,统筹协调,综合平衡。此外还包括一些新的举措,比如要建基本药物制度,这是过去历次改革中没有的。
薛澜: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大家最关心的是这次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最终是要保证全国人民的健康。从这一点来讲,如果我们把整个健康的形成作为一个链条来看的话,公共卫生可能是最前端的。如果公共卫生做得好,后面的疾病就很少了。
政府监管成效将成试金石 记者:这次提到了政府主导投入,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以后的医疗服务,政府的角色要增强。但是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你们现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玲:越发达的国家,政府介入医疗服务就越深。医疗有个二八定律,20%的人消耗80%的资源,因为得大病的几率对人来说是很低的,但一旦得大病,个人没有能力承担。保险公司只要把20%的人剔除就稳赚了,但那20%的人恰恰是最需要得到保障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政府介入医疗的原因,原来靠市场,后来发现市场不行。此外,据估算,我们每年医疗服务的总费用应该是在6000亿元人民币,可以做全民覆盖的体制。
薛澜:李玲老师提出的是一种思路,所有医疗服务都通过公立医院的方式来提供,这其实也有前提,政府是否有能力管好这些公立医院。我们不要忘记,掌握90%以上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名义上也还是政府在管理。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医院完全由政府管,还管得好好的,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而且如果我们真正要政府化,我们干嘛不回到计划经济呢?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加强监管,这对我们政府的监管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公立医院应该成为切入口 记者:不管是反对市场的人,还是主张市场的人,好像对目前的公立医院的意见都比较大?问题在哪呢?
薛澜:现在所谓的公立医院是种“怪胎”,我把它叫做“商业行政化”,或者“行政商业化”。体制上还是行政体制管理,医院院长由当地政府任命,有级别的。但另外一点,它又不是真正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的经费不到10%,那怎么办?就通过药费补,所谓以药养医。另外还有一点,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是新医改的切入口,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里,医院就像国有企业,是改革的核心,如果这个机构的运行体制错位,那其他都不要谈了,以药养医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记者:这次也提到了欢迎民间资本进入。
李玲:我们国家从来没有限制民营资本进入医院,其实现在,从民营医疗机构数来看,是超过公立医院的,民营医院占52%,公立医院只有48%。但公立医院是主导的,大型医院都是公立医院。过去的民营医院基本都是营利性医院,这次特别提出,民营资本可以办非营利性医院,这是比较新的尝试。
薛澜:理想的医疗体系,首先应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刚才李玲老师也提到52%以上的医院都是民营医院,其实有的就是小诊所,但90%的医疗资源掌握在不到一半的公立医疗机构手上,为什么资源不去那些民营医疗机构?
应扶持非营利民营医院 记者:从二位看来,这个方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李玲:我想提出的意见就是公立医院试点,因为四大体系的建设是明确的,问题是公立医院的试点,还不知道岸在何方。在这个方案里,在公立医院的定位上其实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如何把政府的投入真正有效转化成老百姓的福利,而不会在中间环节流失,这些都是难点。
因为所有服务,无论是药品、公共卫生还是医疗服务,最终的落实点是在医院方。所以如果不能把医院从利润中心转换成真正的公立性,变成成本中心,很多改革措施会落实不下去。
薛澜:如果说有一点是最关键的话,还是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机构上入手,这包括两方面:第一,公立医院要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些公立医院就应该真正保持公立医院的体制,政府加强投入,不能只投入10%,要投入80%、90%,让它真正按照公立医院的模式运作;另外一点,要创造扶持鼓励一些非营利的民营医疗机构,同时也提供空间,让那些营利性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入市场,但对所有的医疗服务机构都要加强监管。(驻京记者胡剑龙)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