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10年来的医改进程有了新的方向,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涉及每个人利益的医改“意见”,一出炉首先倾听公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这样的做法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也有利于汇集民智,以更好地完善和改进“意见”。
经历了十年的探索,人们得出了一个体会:“医改,要说满意不容易”。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每个人身处的地方不同,对医改的需求与感受也不同。因为涉及面广、触及人多,调和太难。不过,仔细阅读这个意见,许多话很是入眼、入心。
比如,“要立足当前,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可以说,医、患、管三方的利益与感受都兼顾了。更让人振奋的是,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虽然只是初步的,但的确是一个立足当前、注重实效的目标,让人觉得并非遥不可及,而且很有盼头。
中国的医疗改革过程中进行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面对过往的经验与教训,针对一些热点难点,“意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举措。“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等都切中要害,表明了政府攻坚克难、坚定推进医改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大家谈到“看病难、看病贵”,顺藤摸瓜,最后总要归结到政府投入不足。现在,“意见”明确: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这对扭转卫生投入不足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应该说它提出的医改方向与原则都是顺应民心的。这也很鲜明地显现出下一步我们应该努力的重点——将这些原则与宏观的意见具体化,配套出一系列的操作规则。这样,才能让公众提出的修改意见更加有的放矢。过去的医改很难说方向和原则有问题,而往往是执行过程、操作过程走了样,或者被人钻了空子。
比如限制药价,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要让百姓买得起药,可最后呢?限价的药都消失了,转而出现同样功效的新药,最后病人还得买贵的药。在这个医与药的利益链之中,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面临的可能不是制定原则与方向的困扰,更大的挑战还来自具体的操作如何实施并且到位。
正是因为实施难、操作难,所以,倾听民意、吸纳民智就更加有意义。希望这些公众的意见不仅对“意见”本身的改进有益,也对今后操作细则的制定有帮助。
期待医改有更大的推进。(谢卫群)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