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美国纽约州亨普斯特德的霍夫斯特拉大学,奥巴马和麦凯恩在辩论前握手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凯恩当地时间15日晚在纽约州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2008年总统选举两人间最后一场电视辩论。
■“不是布什”
奥巴马、麦凯恩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主持人鲍伯·希弗当晚围坐在桌前,展开辩论。
麦凯恩谴责奥巴马频频把自己这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和总统乔治·W·布什牵扯不清。“参议员奥巴马,我不是布什总统。如果你想和布什总统竞争职位,就应该4年前参加竞选,”麦凯恩说。
奥巴马立即还击:“如果我偶尔错误地把你的政策看作是布什的,那是因为在关乎美国民众生活的核心经济问题上,在税收、能源和开支问题上,你一直都是布什总统强有力的支持者。”
他说,麦凯恩倡导的经济政策是布什的“老一套”做法,民众知道这行不通。
不过,奥巴马不忘“表扬”麦凯恩。他说,在布什政府是否应对涉恐嫌疑人严刑逼供等问题上,麦凯恩保持了“值得赞扬的独立”。
■“水管工乔”
两人辩论中积极向“水管工乔”们拉票。麦凯恩借这一话题批评对方的税收政策。
奥巴马12日在俄亥俄州托莱多遇见一名名叫乔·沃泽尔巴彻的水管工。两人谈起减税政策,乔还与奥巴马辩论。“水管工乔”随后成为全美皆知的明星,被媒体引为普通人代表。
奥巴马计划对普通民众减税,但增加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者的税收。
麦凯恩指责奥巴马的这项计划将束缚小企业发展。他说,“水管工乔”有志向通过努力成为小企业主,而在奥巴马的税收政策中,“水管工乔”将支付更高税费。
奥巴马反驳说,像“水管工乔”一样,美国98%的小企业者年收入不超过25万美元,他们将成为减税政策的受惠群体,“我想让他们现在就享受税收优惠”。
奥巴马说,自己会为95%的美国人减税,而麦凯恩的减税对象却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大企业,“我们都想减税,区别在于想给谁减”。
■“这不正确”
麦凯恩在辩论中不出意料地拿“艾尔斯话题”攻击奥巴马。
麦凯恩要求奥巴马解释他与上世纪60年代前激进组织成员比尔·艾尔斯的关系。奥巴马说,艾尔斯参与激进反战活动时,他才8岁,且艾尔斯与这场选举无关。
个人攻击频频闪现于辩论中,而奥麦互相指责是对方把“抹黑”战术用得过火,场面一度激烈化。
奥巴马力图援引一项调查结果证明,麦凯恩投放的竞选广告百分之百地在丑化他的形象。“约翰,你的广告百分之百的是负面(形象攻击),”他说。
“这不正确,”麦凯恩立即反驳。
“这正确,”奥巴马紧紧扣住麦凯恩发言的最后几个字。
麦凯恩针锋相对:“实际上,参议员奥巴马花了史无前例、经济学上史无前例的金钱,对我展开负面攻击。”
陈立希(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分析
麦氏无力上演逆转戏
在辩论中,麦氏持续攻击,奥氏冷漠以对。一些分析师说,麦凯恩发挥上佳,但没能上演逆转好戏,奥巴马“不变应万变”战术奏效,白宫之路愈加宽阔。
冷与热
开场后,麦凯恩试图提高辩论“热度”,全方位抨击对手,从经济政策到竞选策略,一刻不停。
好比一个好战的枪手,麦凯恩不停地扣动扳机,向对手扫射。目的只有一个,激怒奥巴马,抓住他反击中的漏洞,以扭转自己竞选中的不利形势。但奥氏不为所动,采取讥笑、摇头等方式,或者干脆一脸冷漠。
麦氏使尽浑身解数,“诱敌深入”,但没能成功。辩论没有出现精彩的攻防战。
优与劣
虽然麦氏咄咄逼人,似乎占据优势,但没能“击倒”对手,改变竞选不利态势的目标落空。
相比之下,奥巴马优势在握,辩论目标简单明确:避免重大失误。辩论中,奥巴马似乎处于劣势,但完成预定目标。经过预选阶段与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恶战,奥巴马显得稳重而自信,让麦凯恩无计可施。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拉里·萨巴托分析,麦凯恩表现优异,但没有撼动对手优势。
也有分析师认为,尽管奥巴马优势明显,但并没有锁定胜利。另一方面,麦凯恩有机会翻身,但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选举中民主党选民数量多过共和党选民等。
胜与负
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认定,各自候选人赢得辩论胜利。
美国主要报纸出言谨慎,没有断言胜者。也有报纸开玩笑说,辩论中有胜利者,但不是两名候选人,而是水管工乔·沃泽尔巴彻。在辩论中,两名候选人争论经济政策,不下10次提到沃泽尔巴彻的名字。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