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受困于粮食大县财政穷县

  这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怪圈: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滑县今年预计总产高达29亿斤,但仍受困于“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怪圈的背后有这样一笔账:由于国际粮价远高于国内粮价,如果以国际粮价为基准计算,滑县29亿斤粮食相当于“减收”25亿元。
25亿元若计算为财政,滑县财政收入将达到沿海一些较发达县市水平;若折合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人均增收2080元,将由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一跃接近江苏的水平。

  “国内外粮价剪刀差”是继“工农剪刀差”之后出现的新困境,严重影响了“政府抓粮、百姓种粮”的积极性,体现出粮食产区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国内外粮价剪刀差”喀嚓一剪,抹杀了粮农的收入、产区的财政、干部的努力说起粮食生产,滑县有着耀眼的光环:全国惟一一个连续5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河南第一产粮大县……

  但一提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便相形见绌:全县人均财政支出606.4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1.1%,全国平均水平的26.2%,滑县财政局副局长王绍华介绍说,如果滑县要达到全省的公共财政服务水平,需要上级补助10.8亿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需要补助21.5亿元。农民收入也是如此,去年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农民收入的高低、财政收入的多寡,与滑县最重要的产出品粮食的价格有直接关系。当地干部和记者一起计算了“国内外粮价剪刀差”:如果以今年6月份(国内小麦收获月)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为基准,国际市场平均小麦价为每斤1.9元(此价格为到岸价,含运费和港口装卸费)计算,而国内中等小麦(三级白麦)收购价为每斤0.77元,国内外市场小麦差价为每斤1.13元,滑县今年小麦总产达到17亿斤,以国际小麦价计相当于“减收”19亿元;同类推算,国内外市场玉米差价为0.6元左右,今年滑县秋粮预计总产为12亿斤,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占秋粮总产的近87%,以国际玉米价计相当于“减收”6亿元左右。两者相加,共计相当于“减收”25亿元。专家们认为,这笔价格差反映出,如果国内粮食产不供需,国家和销区需要进口粮食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粮价差就像一把大剪刀,喀嚓一剪,抹杀了粮农的收入、产区的财政、干部的努力。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万小虎认为,以前工农产品剪刀差,就曾使产区吃亏;现在粮价剪刀差,仍是产区吃亏。他说:“由于种粮食很难产生财政税收,前几年粮食产区是"吃饭财政",现在保工资、保运转靠财政转移支付,变成了"要饭财政"。去年全县财政收入2.04亿元,可仅教师工资一项就要3个亿。我一个副县长月工资1800元,如果调到市里,至少拿3000元。”

  国际市场已步入“高粮价时代”,“粮价剪刀差”现象普遍存在。以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河南为例,河南省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不仅解决了本省近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300亿斤的原粮及加工制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但是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高产穷县”问题十分突出。2007年,河南省70个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的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81%,但是其财政收入只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9.1%;放到全国比较,矛盾更为突出,以粮食产量在10亿斤以上的52个县市为例,其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不足1/3。

  卖便宜的粮食,用昂贵的化肥

  国内市场粮价没有与国际高粮价接轨,但是农业生产资料却和国际的高价格接轨,甚至国内市场上一些化肥品种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最高的,这直接导致种粮比较效益下降。粮食产区的干部群众形象地称“卖便宜的粮食,用昂贵的化肥”。

  记者在滑县走村串户,调查发现落实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粮食托市收购等惠农政策,调动了种粮积极性。但是农资价格猛涨,又使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副县长万小虎忧心地逐一列举:“与去年同期比,尿素每袋由90元涨到120元,复合肥由100元涨到160元,还有柴油、农药,只要涉农的,没有不涨价的。今年上半年农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9%。”

  滑县的情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统计部门调查表明,今年河南省小麦每亩生产成本为423.5元,亩收益为153.4元,比上年减少7.8%。按调查的户均种植5.3亩小麦计算,每户种麦收益不足千元,仅相当于一位外出打工农民一个月的收入。

  记者在滑县枣村乡,和几位粮农开了一个座谈会,他们普遍反映,生产资料再涨,按目前的价格,种粮就无利可图了。今年68岁的张保林老汉讲得很有代表性:“现在种粮的主要靠老人和妇女,我们老一辈的农民爱土地,但年轻人要算账。年青人一是不愿种地,觉得种地不如打工挣钱多;二是不会种地,村里30岁以下的年青人大都连基本的打农药、点玉米都不会了。”

  保粮食客观上也使产粮大县失去了一些发展机遇。县财政局副局长王绍华说,粮食产区肩负着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重任,河南省GDP前15位的县,其平均耕地面积占区域面积的35%,而滑县高达72%,除了村镇、道路,绝大部分是基本农田,没有土地用来发展工业。副县长万小虎告诉记者,这些年县里引来不少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可人家一来考察,发现这也是基本农田,那也是基本农田,许多项目泡了汤。

  一些乡镇干部说:“这些年滑县抓科技种粮、抓中低产田改造、抓灌区治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可年终一排名,就落了后。现在从上到下的经济数据排名,指标往往有利于工业型、资源型的地区,靠的是GDP和财政收入,这"粮价剪刀差"实际上也剪掉了干部的成绩。”

  产区财力没保障,粮食产能提高难

  抓粮食生产,往往不能直接产生财政税收,滑县自2005年享受国家产粮大县补助以来,县财政坚持把奖补资金用于乡村两级办公经济、发展农村教育和发放干部教师工资方面,一定程度上缓解县级财政压力。但并不能满足地方基本运转需求。有一些村干部甚至要垫付自己的报酬,用于日常办公开支。

  依靠现在的财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难上加难。县水务局局长说了三件关于“水”的难题:其一,最近6年,滑县水埋深每年下降1米左右,影响了有效灌溉面积,需要引黄(河)补源,可是如果全县补源,需要1000万元,县财政左挤右凑,也拿不出,最后只好先补一个灌区。其二,若将当前的大水漫灌改为地埋管道灌溉,可以节水30%以上,提高粮食产量,但是根本拿不了钱来。其三,农村的农田水利末级体系因为无钱可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县农业局局长王典让告诉记者:“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建设、增加水利设施等,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还是大有潜力。比如全县有近100万亩中低产田,去年我们改造了1.2万亩,每亩投入600元,一下子把单产由300公斤提高到623公斤。现在的问题是,每个农业项目都需要县里配套,县财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配套资金,有时只好放弃。我们基层是"不要项目难发展,要了项目更作难"啊!”他说,滑县作为产粮大县,曾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仅1985年到1996年期间,仅粮食差价(调销价低于市场价)就为国家贡献了4.2亿元,国家的政策不能再让产区吃亏。

  说起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民的感受更为深切。枣村乡温庄村支书郑清师说:“我们村以前井打30米,现在要打到60米才能出水,浇一亩地过去只需要1个小时,现在需要5个小时。”大屯村村民张保林说起村里的电,气就不打一处来:“全村2600多亩地,只有6台变压器,容量太小,3天才能轮到用电浇一回水。结果今年有1台变压器烧坏了,一修就是半年,正好夏种,结果400多亩玉米没浇足水,晚了半个月才出苗。”

  提粮价增补贴强基础

  如何改变“粮价剪刀差”的现状,专家和广大粮食产区的干部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即提粮价、增补贴、强基础。

  ——从价格机制上,国家应该有计划逐步地使我国粮价与国际接轨,最终由市场形成价格。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乔林选认为,近年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地过快,客观上使惠农政策被大大消化,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种粮愿望,就必须从提高粮价上做文章。从战略上考虑,与国际上的高粮价接轨是迟早的事情,但在战术安排上,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用5年的时间,逐年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与国际粮价接轨,由市场来形成价格。

  对于“粮价会带动百价上涨”,乔林选认为,粮价是百价之基,是过去短缺经济时的认识,那时粮食是主要的食品,占据了人们重要的消费;但是现在食品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价“渐进式”的上涨不会对物价上涨产生大的影响,反过来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种粮的意识。而对低收入阶层,国家则可采取“发猪肉补贴”式的办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说,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可以提高城镇居民对高粮价的承受能力。应该通过给消费者补贴,让粮价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让农民得到好处,调动种粮积极性。

  ——从补贴机制上,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产区的补贴力度,形成“农民种粮食,财政买安全”的共识。

  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大种粮补贴。河南省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国家对河南省种粮农民的各种补贴达到90亿元,不足以弥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建立对粮食调出财政奖励补偿机制,即对粮食生产大县按粮食调出量进行奖励或补贴。现有的对粮区财政的补贴政策很难调动积极性。河南省产粮大县商水县年产出20亿斤粮食,国家对粮食商品粮大县的奖励去年是3000万元,相当于产一斤粮食国家给补1分5。豫东周口市算了一笔账:全市10个县都是粮食生产大县,每年粮食调出量约60亿斤,如果1斤补1元,就是60亿元,平均每个县将补6亿元,加上现有的财政收入,就能达到全国县级财政的平均水平,能够使产区安心抓粮。

  滑县副县长万小虎认为,粮食问题有三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中央要安全,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益”。国家一定要增加投入,才能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河南省正在积极规划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计划增加300亿斤的生产能力,但是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2%,还有40%的耕地望天收。

  一些产区的干部建议,国家一定要尽快建立五个方面的机制,即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奖励补贴机制、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科技创新机制、粮食稳定增长的金融支持机制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以充分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