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影响几何?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市场,在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缩水、实体经济消费低迷、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似乎也难以幸免,10月份股市普遍暴跌、中国香港地区的部分银行出现了挤兑风波。
首先,从短期看,新兴市场的资本项目开放、银行的全球化经营使得短期金融动荡无法避免。一方面,在2003年,高盛公司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后,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指数MSCI从2004年初的1350点一度上升到2007年的2300点,最高涨幅约为70%,而在2007年末美国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乃至面临破产危机时,2008年10月该指数又回到了1300点左右的低位。出于以下原因,资金正从新兴市场中主动或被动流出:第一,美国的金融机构为应对金融资产缩水,主动提高资本比率;第二,当雷曼兄弟之类的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清算时,被迫对在全球范围的投资进行清盘,由于新兴市场的资本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差,这均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此外新兴市场银行为拓宽盈利渠道,对美国的金融机构进行了股权投资,并购买了不少美国的国债、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以东亚银行为例,在2007年末其持有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入达到0.12亿美元,占到总资产的5.83%,其中海外投资部分更占到20%。而在次贷危机中,根据2008年6月的半年报的披露,其持有的7.3亿美元的债务抵押证券组合中经市值评估后的潜在损失高达40.5%。在资产缩水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会大幅度减少,公众对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便会产生质疑,由此引发挤兑的发生,并由多米诺骨牌效应延伸到其他健康的金融机构,这点在最近的香港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然短期来看,我们认为无论是采取市场化,还是行政干预的方法,新兴市场的政府完全有能力应对金融动荡,比如央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向银行体系注资,考虑为储户提供存款保险,对市场控制力强的政府甚至会采取存款冻结的措施,这将很快稳定公众信心、恢复市场流动性。
其次,从中长期看,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与美国经济远未脱钩,经济下滑对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出口型的国家影响将更为长期。以美国为例,美国进口约占其GDP的15%,其中从中国的进口又约占其中的20%,因此,从中国的进口达到美国GDP的3%左右。而美国的GDP目前约为中国的5倍,一旦美国GDP下滑1.5%,则对中国GDP增速的影响约为20%,也就是说在2007年中国出口对GDP贡献的2.2个百分点就会全部抹去。而考虑到欧洲、日本等地区可能的经济衰退,明年出口对中国的GDP贡献很可能为负值。加之考虑到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更多为出口行业服务,出口的萎缩反过来对投资产生一定抑制。
此外,我们认为诸如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资源类国家的经济前景可能更加令人担忧,它们在2002至2006年的上行经济周期带来的商品牛市中积累的大量财富,用在了消费、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而忽略了“暂时性收入储蓄、持久性收入消费”的原则,一旦外需回落,可能面临财政、贸易双赤字问题,届时可能的赤字货币化、需求的滑落可能会带来货币贬值、通胀增加和经济放缓的多重压力,本轮金融危机的最后一跌可能会在这些国家中爆发。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而言,短期金融动荡可能更多反映在心理层面,毕竟这些国家的银行在海外投资的损失有限,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投资等实体经济方面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也许对这些国家来说,痛苦的日子可能刚刚开始!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市场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