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飞鸣
比亚迪很火。翻看近来的媒体报道,不仅能够看到双模电动车在高交会的惊艳亮相,也能够看到王传福“2025年全球第一”的豪言壮语。点起这把火的人是“股神”巴菲特。9月底,当金融海啸警报长鸣之际,巴菲特以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
新能源是眼下各国的战略研发重点,就以中国为例,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是“九五”期间整个“863”计划中科研费用预算最高的项目。如此重视电动汽车,事关如何抢占未来替代能源技术制高点。比亚迪直接跨越到电动汽车,其实绕开了被国际巨头把持了数十年的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技术壁垒,将会实现一次飞跃性的“蛙跳”。对于新能源车的前景,其实无须多着笔墨,“股神”的青睐已经清楚表明了资本的态度。
装上了资本的轮子,新能源车眼下需要的却是政策的轮子。当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关注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时,另一条同时刊发的消息却被忽视。“悬搁!”媒体报道使用这样的比喻称,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今年恐怕难以顺利出台。
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再好的技术也只是纸上谈兵。尽管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诸多中国厂商都拿出自己的新能源车,用混合动力也好,用燃料电池也好,但是技术优势并不能抵消一项新技术在商业化初期的价格劣势,尤其是在中国燃油价格并未完全市场化的现状中,这些看起来很美的新能源车很难“落脚”到普通家庭。如何形成一个政府、制造商、消费者合作的成本分担机制,这才是新能源车畅快“上路”需要尽快求解的问题。
用财税杠杆撬动新能源车的市场需求,这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对策。本报的高交会报道提及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同一车型的混合动力车虽然比装配传统发动机的车贵3000多美元,但政府实行2000~4000美元的税收优惠冲抵了高出的部分。新能源车研发领先的日本和法国,都在消费环节给予政府补贴,有报道甚至称法国的等级环保车享受免费停车。
有网站今年做过调查,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有购买新能源车的愿望,但是性价比的考虑消融着环保动机。一位网友直言:“谁不想既省钱又为环境做一定的贡献,前提条件是希望能再便宜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等大家都买得起”。对研发的支持,对生产的支持,对消费的支持,财税杠杆的着力点其实很清楚。今年上半年,媒体纷纷呼吁对购买新能源车应率先推出“免购置税”政策,通过各种费用减免推出“平民价格”来实现普及。
但是,悬搁的现实依旧让新能源车的政策之轮停留在纸面争论中。尽管在包括《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等文件中都写明要出台鼓励和引导政策,新能源车的财税扶持政策基本上仍然是空白。让政策之轮不再悬搁,新能源车的“上路”需要资本投入、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
政策之轮并不仅仅是限于财税扶持。比亚迪一定会看到,电动汽车的“加电站”空白将会成为“上路”的现实难题。在人们的记忆中,当年主打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汽车,正是由于加气站问题让诸多示范城市相继退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