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原油码头投产成功
中石化集团原油流向战略调整顺利
本网讯 (记者 陈其珏)
中石化集团10月23日宣布,随着滚滚原油近日顺利到达终点站天津中转油库,曹妃甸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曹津管道投产顺利,这标志着中石化集团原油流向战略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
曹妃甸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又称华北管网二期工程)是中石化重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曹妃甸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1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曹妃甸油库、站场和曹津原油管道
工程。
2006年11月,曹妃甸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当月该工程建设全面展开。2008年6月底,曹妃甸原油码头工程达到中交条件。随后不久,中交检查验收。
自投产以来,曹妃甸原油码头已先后成功接卸新加坡籍“海昌一号”、日本籍“三光团结”号、马来西亚籍“邦加恩”号和塞浦路斯籍“诺德动力”号四艘外籍油轮的原油50余万吨。曹妃甸原油码头接卸原油将通过此次投产的曹津管道陆续输往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石家庄炼化、沧州炼油厂等炼化企业。中石化人士表示,曹津管道的投产必将对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从中石化集团获悉,该集团过去在原油配置上主要采取的形式为:中石化自产原油主要供华东及长江中游地区炼厂,中石油原油主要供华北、华东内陆及中南内陆地区炼厂,海洋原油主要供沿海及沿江地区炼厂,进口原油主要供东南沿海炼厂。但随着进口原油的量逐年上升,且主要配置在沿海及沿江地区,中石化逐渐形成由东南沿海向中部供油的流向。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