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唱空蒙牛乳业(02319.HK)成了美林等大行的共同选择,但瑞银却“唱空做多”,逆势出手增持蒙牛。从菲利普·莫里斯等优秀公司的经历来看,对于蒙牛这种品牌影响力已经较大的公司,危机中经常蕴含着投资机遇。
面临多重危机
蒙牛的长期投资者正面临多重痛苦,对经济衰退预期带来的消费减速预期、三聚氰胺带来的行业信任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估值体系重建,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毛利率下降等负面因素,严重压抑蒙牛股价的短期甚至中期表现。也许现在蒙牛的投资者对巴菲特的名言“厨房里不会只有一只蟑螂”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墙倒众人推”。国际投行从之前的一致唱多到现在的一致唱空,美林预计蒙牛2008年亏损1800万元,其2009—2010年预期盈利基本重返2006年及2007年水平,目标价由15港元降至9.09港元;摩根大通甚至按照净资产估值给出3.8港元目标价。
与之相对应的是众多投行的减持行为:9月25日,摩根大通以每股平均价8.6港元,减持1461.6万股,持股量由5.77%减至4.83%;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以每股平均价8.069港元,减持1852.8万股,持股量由5.72%减至4.54%;花旗在9月29日的持股比例也由25日的5.35%减少到了4.89%。
如稍有不慎,对蒙牛的长期持股可能变成一场灾难,长期投资远不如看上去的那么美好和简单。对于那些计划长期投资蒙牛的投资者,两房和贝尔斯登的前车之鉴也许将是他们需要克服的最大恐惧。在轰然倒下之前,这几个公司都是美国的大蓝筹,曾经一度为巴菲特和林奇重仓持有;美国的大蓝筹通用汽车不是杠杆效用明显的金融企业,但其股价甚至低于40多年前;香港市场的白马股宜进利也于日前清盘。
超额收益机会?
蒙牛最大的机构股东瑞银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维持对蒙牛的卖出评级,同时决定将蒙牛目标价由11.55港元下调至7.44港元。报告进一步称,决定依次分别下调蒙牛乳业2008—2010年的每股盈利至0.33元、0.33元和0.47元。
与其他机构投资者不同,瑞银虽然也明确表明了对蒙牛的短期看空,却似乎更看好公司的长期投资前景。8月22日,瑞银持股比例为7.99%,在蒙牛停牌前后曾减持至7.71%,但其后开始增持,到了9月25日,持股比例达到12.23%,其持股量甚至超过了蒙牛的原始股东银牛。虽然瑞银的持股有可能是代客户持股,并不完全是其自身在增持,但瑞银“唱空做多”的做法却值得我们思考。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蒙牛克服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重新成为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乳品行业龙头,其目前的股价暴跌正是长期投资的好机会,虽然克服这些困难看上去需要很多的智慧和汗水,并且需要时间的考验。
格雷厄姆在其巨著《证券分析》的导言中写道:“几乎不言而喻的是,从大股灾的废墟中将酝酿出获取巨额投资收益的新机会。”对此,其得意门生巴菲特用在美国运通遭遇危机时的大手笔投入而获得的丰厚收益作了最好的注解。而美国市场上最有名的成长股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官司缠身,华尔街每年都在担忧其会遭遇巨额赔偿而倒闭,这种担忧使公司的股价水平相对较低,但菲利普·莫里斯的业绩表现总是超过悲观的市场预期并拉高股价,为长期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结合蒙牛目前的危机和瑞银的大手笔增持,也许我们不应该低估一家伟大公司重新崛起的力量。
三聚氰胺事件带给投资者的到底是危机还是机遇,对蒙牛的长期投资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市场期待蒙牛的管理层给出答案。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