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电力生产商以及电网所有权的结构是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中国目前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窘境,一个简单和普遍的看法是:“不完全反常规”短缺,生产商成本(这里指煤)控制解除,但是消费者价格(电价)保持不变。
这有很多事实依据:国内煤炭价格从2002年起上涨约3倍,而用户电价只上涨了不到30%。然而由于上述价格浮动,利润由电力生产商转向了煤矿。直到最近,由于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事实上也可能是因为对新增生产能力的过度投资,使得生产商的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根据中央政府2002年底的产业重组,电力生产由五大公司接手,电力传输由两大区域性电网公司负责,生产商对电网和电网对消费者的电价由发改委决定。这一架构只体现了现实中的一部分关系:2007年,五大生产商仅控制43%的发电能力,地方政府占据着五大集团之外的份额,并且在过去五年当中实现了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两大电网公司实际上由6个自主区域以及并不连接的地区组成电网,中国仅有不到2%的电力输出能够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外一个地区。这6个区域的每一个电网,都由高度自主的省电网组成,其下面依次是各级地方供电局,它们决定着用户有多少电以及电价多少钱。
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在电力方面的权威由资产是如何分配来决定的。如果地方政府控制电厂以及煤矿,很明显它可以向特殊用户提供很低的电价,这样的优惠协议并不出现在平均电力价格的统计当中;如果地方政府既不拥有电厂,也不拥有煤矿的所有权,那么它的影响就非常有限,并且电厂和煤矿就更可能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去经营。
但简单通过提高用户电价来恢复生产商两三年前的利润率水平并不是有效的办法,这只能刺激建立更多的本不需要的发电能力。电价调整应该让生产商盈利,但更重要的是刺激更多电力运输能力的投资,价格改革不可能自己完成,发电能力激增的原因是电力公司和地方的竞争。不顾一切想要占领市场份额,即使通过价格改革他们能极大的受益,但由于没有竞争环境,运输垄断者们几乎没有投资的动力。
政府的反应则是两大电网公司必须尽快上市,没实权但肯思考的电监会显然相信上市激发了五大集团的投资热情,并且希望股东的压力能使电网公司也具有同样的热情,南方电网作为规模较小且更易改革的实体会率先上市,国家电网将随后开始。
但仅仅是上市是不够的,竞争而非上市才是生产商意愿的主要激励手段,垄断电网公司上市不会减少它们的任何垄断性。一个选择是按照资产和创造地区性的综合用途重新组合地区电网 (基本上是按照美国的模式)。这样,风险就会集中在地方,这也正是中央政府想要限制的权力。另一个可能性是在地区电网之间通过改进互相之间的联络建立更多竞争环境,由此使得电力充足的电网能够通过向电力不足的电网出售过剩的电而盈利,但这是个十分复杂的工作。
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削弱地方政府对煤矿和电力生产输送的控制。只要地方政府还能自由的把低价电给那些需要的人,中央政府对于产业的调整就无能为力。地区储备容量的电网——生产商根据地区招投标向电网供电——无法运作,除非电网和调度部门确实由地区控制而非地方。可以证明的是,削弱地方势力的目标会使生产商在较长时间内处境困难。五大集团能够幸存有赖于它们的规模以及中央的直接贷款和补贴,但是小规模的地方控制企业如果现金流长时间为负数的话可能就要关门,或者被较大企业兼并。
现在,中央似乎没有什么计划,扭曲的价格确保今年夏天的电力短缺没有突然失控,但是一个更宽泛的行业重组策略就不那么引人注目。电力短缺在未来12个月内会随着煤炭供应以及运输问题的解决而得到缓解,但是最后,如果中国想要避免短缺和过剩,一次更为彻底的产业资产重组则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为北京经济咨询公司龙洲经讯执行董事)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