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救市,再救市,在市场得失与保护股市稳定之间,有关部门艰难取舍。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同一天采取了行动。央行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证监会表示融资融券正常推进,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维稳,银监会也表示在华外资银行平稳运行。
没有比这再明显的呵护之意了,甚至连保监会都不顾保险公司的风险加入了维稳的行列。在中美联手降息的刺激下,沪综指30日收盘时象征性地反弹2%,与亚太周边股市涨幅相比逊色一头。波段炒作之风盛行,持股两日以上便算长期持有。
近日,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呼吁设立平准基金入市。按照中国股市涨跌取决于资金供求关系的主流理论,设立平准基金挽救从高点下挫70%的股市,可谓这一理论开花结果的自然产物。平准基金入市,呼吁已久,但除了准平准基金汇公司增持三大行2000多万元之外,社保基金有陆续小规模建仓迹象,雷声大而雨点小。
建立平准基金要突破许多障碍。首先是无法预知资金规模,要收到救市之效,平准基金需要多大的规模是个未知数,如果2000亿元平准基金入市如泥牛入海,不管是财政部还是央行,都难辞其咎。虽然很多人嚷嚷资金供求决定股市涨跌,从实际行动来看并非如此,他们认为自己的资金入市未必能起效,否则平准基金也不至于如此难产。
有关部门仍在积极推动市场资金入市以实行资金救市的实验,先是发行公募基金,但应者寥寥,而后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增持,不料增持被巨额的再融资打回了原形。8月29日,新兴铸管大股东新兴铸管集团投入4300多万元增持769.62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66%。9月8日,增发方案获批,获得了15亿元以上的增发资金。如此增持是利好还是利空?是输血还是抽血?一目了然。与此同时,证监会紧锣密鼓推进融资融券交易。不过正如钱启敏所说,熊市融资就是牛市融券,谁敢熊市融资就是飞蛾扑火,充当牺牲者。
从技术上来说,平准基金救市还存在巨大障碍。我国股市有A股、H股之分,仅投入A股市场,H股难有起色,如果投入H股市场,无疑将成为拯救购买H股的海外投资者。如果平准基金对于净资产的估值很有把握也可能入市回收股权,但问题在于,这些上市公司真的值他们的发行价吗?
设立平准基金还有法律上的难点。平准基金的持有人是央行还是财政部?属于什么性质的基金?是否溢出了证券法的管辖范围?笔者呼吁中投与汇金入市抄A股与H股的底,既可以解决公司属性问题,也可以用大股东的身份增持或者回购,重新树立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并且在市场低迷之时,解决A股市场受制于H股市场的难堪局面,一举夺回定价权。不过,有关方面迟迟没有行动,只有两种解释:一是目前的股价对于公司价值而言并不低;二是判断市场预期还会恶化,平准基金一入市场深似海,很可能遭遇海内外投资者的阵地战,最终血本无归。不过,果真如此的话,有关部门凭什么就会认定市场资金就会响应号召呢?从逻辑上无论如何说不通啊。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设立平准基金确实属于应急之举,是在市场非常之时政府稳定市场的举措,相当于给病危人士打强心针,但要真正设立市场长期机制,设立收购基金更显必要。
我国许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拥有地产、拥有牌照,参股金融机构,却迟迟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甚至处于破净的尴尬状态。以10月28日的统计数据看,沪深30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已下降为13.28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已有198只股票“破净”,说明投资者不相信这些公司的管理能力与赢利能力。此时如果收购基金趁势出击,收购资产或者进行资产拍卖,或者将公司私有化,管理层优化之后,这些公司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投资者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周洛华先生将黑石这样的收购基金称为鲨鱼,而笔者称之为资本市场的清道夫。比如一个水产养殖场,放入一条清道夫鱼,清理资本市场的老弱病残公司、滥竽充数者,健康的鱼会更有活力,而鱼的价格也能卖得更高。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