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77%的高等学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62%的博士生导师有过出国留学经历。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指出“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图片来源:《神州学人》
“第七届国际教育展(浙江站)”上,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名校亮相展会。引 炜摄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对派遣留学生问题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中国留学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30年前,一架飞机冲上蓝天,搭载改革开放后的首批访问学者起程赴美。随后,赴英、日、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程。
30年留学规模扩大168倍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峰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改革开放前赴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只有二三十人,而且主要在东德,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截至2008年,在德的中国留学人员已有3万余人,正式注册的就有2.6万余人,学生人数在德国所有外国留学生中排名第一位。”
姜峰说,改革开放后,到德国留学的留学生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出来的留学生,基本上是公派,他们勤奋好学,为中国留学生在德国高校里创造了非常好的声誉。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除了公派学生,自费学生逐渐增多。第三阶段是90年代末期到现在,公派留学生稳中有升,但自费留学生迅速扩大,留学人员成分更加多元化,学习领域也非常广泛。
“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姜峰分析说。
不仅仅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迄今为止,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注册入学人数已超10万,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生群体,相当于澳大利亚每4个国际学生中就有1个来自中国。
“1991年我在悉尼常驻时,很少见到中国留学生。但现在,几乎在任何一所澳洲大学,都能看到中国人的面孔。”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章均赛在悉尼大学中国教育中心论坛发表演讲时说。
教育部数据显示,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逾121万中国学子负笈求学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的14.45万人,30年扩大168倍。
出国留学政策日臻完善 30年来,随着留学人数迅速增加,中国对留学工作的管理逐渐变得有序,留学服务体系和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1989年3月,旨在为“海归”解决工作及生活等诸多问题的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成立。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由教育部国际司、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组成有机整体,建立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等全方位、多功能的留学回国服务体系。
1992年,邓小平视察珠海留学人员高科技企业时说,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希望他们都回来:“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同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由国家教委起草的《关于在外留学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支持留学”的意见。1993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被写进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
此后,中国又对留学政策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2001年,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强调“在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同时,吸引他们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2003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简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留学审批手续》的通知,教育部专门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年设立的国家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赴国外一流高校深造项目,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公派研究生项目。
如今,教育部牵头与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出国留学选派、国外管理、出国工作、为国服务、出入境便利、海关、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使留学工作更为平稳、宽松和合理,支持留学取得长足进展。
“必须尽早回来,精彩的世界在中国” 2001年到德国留学、曾在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的王学军说:“当初选择留学德国,只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深造,放眼世界。德国的大学教育非常严格,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目前王学军已经回国发展,他在博客里留言:“回国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尽早回来,精彩的世界在这里。”
自1996年实行新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选派办法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按期回归率达97%以上。1990年以来,先后设立了“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基金”、“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项目,与有关部委联合建立了21个“国家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2003年教育部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并在31个国家实施,奖励优秀自费留学生1100多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尤其近几年留学回国人员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在教育、科研领域,77%的高等学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62%的博士生导师和71%的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中心)主任有过出国留学经历。一大批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已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
“大量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工作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发展。”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表示,30年来出国留学教育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和效益,已成不争的事实。“从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方面讲,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留学回国人员提供着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留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喜所认为,30年来的留学潮时间长、人数多,留学生真正成了中国和世界联结的纽带。“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和准确。”此外,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多元的开放色彩。他们不局限于单一的归国服务的传统模式,还创立了中外结合或来去自由的国际合作新方式。李喜所强调,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和划时代的。(孟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佟菲)